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
我觉得,中国人(或者说东亚人)对年龄的敏感度真的高,对年龄的限制和歧视无处不在、十分苛刻。
每个人的人生都被用年龄框出了标准模板,每一个年龄段需要做什么都被规定好了,而且容错率很低,要掐着表生活,每一步都不能错,每一步都不能晚,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异类、是loser,而被排除在竞争之外、被淘汰。
我们的生活、工作、社交、情感等等方方面面好像都能和年龄挂上钩。
就比如,我们的人生,好像从小就被父母、被社会按年龄规划好了:
7岁前要上小学,18岁前要上大学,24岁前要毕业要找到工作,30岁以前必须要恋爱结婚,30岁以前必须要生孩子,30岁以前必须要买车买房,30岁以前必须要事业稳定有所成就,35岁前必须要做到管理层.......
如果8岁还没上小学就被认为不正常;上学晚或复读了导致18岁还没上大学,就会被认为未来堪忧或者高中学业不努力;大学期间选择暂时休学GAP一年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荒废人生;24岁才毕业去找工作就会被嫌弃年纪太大;
超过30岁了还单身未婚,就会被叫做大龄剩男剩女而被婚恋市场排除在外,还得应付来自家人、朋友、社会的质询;70岁了还离婚和重新找对象,会被认为是为老不尊.........
30岁还无车无房无存款、事业没有一定成就,就会被认为是没有本事的失败人员;35岁还没坐稳管理层,就可能要被"毕业”,去找工作发现好像什么岗位都要求35岁以下甚至28/30以下.........
不仅是这些人生大事是如此,就连一些生活方式、行为言论等等方方面面,也被按年龄规定好了。
就比如什么年龄段,“应该”说什么话,“应该”做什么事情,“应该”怎么穿着,“应该”怎么为人处世,“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都有明的或暗的规则,如果没按这套规则来做,则可能被他人反对、排挤、甚至攻击。
相比东亚国家而言,西方的一些国家则对年龄还是比较友好一点的,个人层面对年龄的敏感度、焦虑感也稍微弱一些,对年龄敏感度、限制和歧视不是那么多。
实际上,每个人的人生路线、机遇运气、天赋才华、家庭背景、性格追求爱好等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用一道道年龄线来给所有人框出一个标准的人生模板,没有什么样的人生应该是“标准的”。
每个人的花期都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
有人开窍得早、有人成熟得晚,有人30岁以后人生才刚刚开始,有人一生顺畅、有人命运多舛,人生不可能每一步都走对、都不晚。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除此之外代表不了什么。
整个社会环境和个人层面,都应该降低对年龄的敏感度,减少对年龄的限制和歧视,不再用年龄去给每个人划定人生的规划和框架,不在用年龄去给某个人规定一个“应该有的样子”,给每个人更多的自由度和人生容错率,给每个人多一些试错的空间。
生活本来就很苦了,人生本就不容易了,如果一辈子再像被掐着表、被撵狗一样撵着往前走,真的更累。
希望在将来,每个人不会因为年龄而感到焦虑:
8岁甚至九岁十岁不上小学可以被正常对待,18岁没上大学也不会认为是异类,大学期间休学GAP也不会认为是不务正业、不上进,30岁还无车无房无存款不会被认为就是渣渣,超过三十五岁也能正常地去参与求职应聘竞争,40多岁了为了实现人生理想而辞职去念书旅行也不会被认为是反常而不被支持,30多岁了还单身、不婚、不生,也不会有七大姑八大姨嚼舌根给压力,七八十岁离 婚、再婚也能被真诚祝福.........
晚一年上学、晚几年就业、晚几年结婚和生孩子、晚几年功成名就.......晚几年,世界不会毁灭,人不会老死,但一个人的人生可能会因此变得更精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的人生时间线,不必与他人相同。
(作者:耿向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