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02年吧,送走一届毕业生后,突然感到教育中有许多地方不对劲儿,又找不出差在哪里,陷入迷茫中。尽管学校领导与老师很认可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偶然间,在《读者》的封底见到“西课”自学课程里有心理咨询,就果断买下12本教材,选择5个月学完。西课是荷兰与上海的一家机构联办的,教材很薄,简单实用,也不收学费,每本书完成两次书面作业,用西课发的专用信封寄出,老师批改后再寄回,老师们评改得非常认真,这些作业我至今都保留着。完全西方式的自由学习方式,我很喜欢,也得到了结业证。学习中,我发现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的学科,加上本人性格随和,善于沟通,觉得适合做心理咨询工作。
结业后,就想考心理咨询师,上网查询,有人说我学的西课,国际承认,国内不承认,弄得我苦笑不得。承不承认没关系,反正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
再后来,听说非医学和心理学专业考证要参加培训,培训费相当于我3个月的工资,无奈作罢。
机缘巧合,学校开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主动兼职,只想离心理学近一点,也有私心:争取公派学习的机会。我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心理课没人重视。但授课让我深层了解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现规律,开始尝试心理量表,也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教育教学通畅了许多。突然觉得心理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有种落地生根的感觉。
不久, 教学中,我发现量表的局限,不能用冰冷的数字说话,不能让本来健康的学生误以为自己有心理疾病。还有我渐渐发现自己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因为我常陷入学生的心理问题中,不能自拔,有时会泪流满面。我常自嘲:学生好了,老师病了。
从此,考证的事就搁浅了,但心理学方面的书继续阅读,11年还买了一套心理咨询师的教材和习题集,学了一单元,便放下了。近几年也听些网络课,积累了一些知识,又重拾考证的热情,看看申报条件,要求宽松了,教育学类的可以考。买书,学习,备考。
上课、家务、琐事,学习也许不太容易,坚持吧。学习,从50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