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很关心这个话题,PPT现在是我比较明显的一个标签,这可能是我最近一个阶段的事业,当然最关键的是其实大家只是关心我能不能分享一些关于PPT方面的干货,或者说,有什么速成的套路没有。
套路肯定有!不过不是套路,是成长的流程。
不过比如关于内容技巧方面的,这个其实很多人都谈了很多,包括我们秋叶PPT团队也有自己的教学体系,这个今天就不谈了。
本文来谈谈一些非技术类的一些话题。
一、PPT对我有什么用?
说PPT对我有多大用,其实可以谈谈什么时候PPT这个标签在我身上开始有。
1)PPT最初带给的作用就是个人标签
缘起,都是兴趣。
接触PPT这个其实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每个人的故事开端都差不多。我初中第一次接触,当时还看老师上课用多媒体在教室做,高中第一次自己帮老师做,课件现在也都找不到了,大学后,因为学的是师范类,参加社团的时候更多的开始接触。
反正我知道第一次因为PPT轰动,是因为我做了一个大学回忆PPT,在班上公开放了,恩,震惊了很多人,包括老师,据说每年会帮我广告一下这个ppt做的很牛逼,其实现在看,当时拼的是用心+工作量。
不过现在看也就不怎么样了,要有共同的一些东西才会被感动。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其实,在此之前,大家是觉得我很懂电脑,注意,是电脑玩的不错。不是PPT。
在大学,懂电脑的男生,是很受欢迎的。
后来我自豪感上升,寒假回家又做了一个回忆高中的,恩,又震惊了高中的圈子,影响至今。
其实,现在想想,一个好作品,真是个人的一个好名片。有不少人看到被感动然后想互动一下,不过我比较高冷,就没有然后。
不过从大学第一年开始,大家不仅仅知道我电脑玩的好,而且PPT做的还不错。
所以在大学通过口口相传,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所以自然就有人想找我帮忙。
因为这事,基本上我们老师包括院长书记什么的,都知道我。
然后就有了下面的第二,做PPT开始有回报。不仅仅收获别人的认可。
2)做PPT有回报,更有动力玩
接着上边,其实有人帮忙,只要稍加把控,就能合理的利用自己的优势为自己建立好口碑。
比如,一般不是谁不谁都找的,也不是谁找都接的。
当然,比如老师找我帮忙,至少会请客吃个饭。所以,这个标准慢慢也顺延到同学这边,不过标准降低点,可以帮,至少一顿大盘鸡吧。
恩,我是这样的人。
不仅仅建立了门槛,也没让自己毫无回报,我本来也不喜欢无缘无故的做任何事。
凡是没有动机的行为,一定是有问题的。
所以研究PPT,一方面是个人确实感兴趣,好玩,另外也是有成就感或实际回报。
所以也就有了后来我偶然帮朋友的朋友做那个迎新晚会的PPT,江湖救急,成功的解决问题,于是写了篇文章总结晒到微博,才有进入PPT兴趣圈子这一说。
作品你们也可以看看,也是youku的,
3)PPT是我的一种能力和个人亮点
从小打小闹到接触专业的圈子,我快速的提高自己对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水平。
我还清晰的记得我冲动的买下所有关于PPT的图书,花很久泡论坛、看博客文章等。
慢慢我不仅能做好一个两个作品,我能解决突发情况,我甚至开始积累了一些专业知识。
能说三道四,最起码在小范围内。
但那时候,我还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作品。
就是让专业人士看的上的。
行外看热闹,行内看门道。
所以在接触秋叶老师之后,他对我个人的建议就是一方面强化这个PPT达人的标签,另一方面,快速的出一批拿得出手的作品。
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哈佛商业评论》百年经典文章PPT解读系列;其实后来还做了《中欧商业评论》的案例PPT,有腾讯、可口可乐等大家熟悉的大品牌。
能做好PPT还是帮我打开了上海实习之路,当时有人就发现自己有这个需求,而现在,更多人有这个需求。
专门的岗位做PPT,其实越来越多了。
所以,其实PPT对我的作用很明显。
二、去年给武汉市委书记做PPT,有啥故事没?
既然谈到PPT,其实就不得不说一下去年给武汉市委书记做PPT这事。
1)其实事发突然,没有任何不正常的桥段和潜规则。
我也只是当成一次正常的业务单子。
就是别人有做PPT的需求,找人解决问题,巧合下有人介绍搭桥联系秋叶老师,然后你们应该懂的,他怎么可能去市委一天做PPT。
那天我清楚的记得我高高兴兴的出去逛无印良品,准备打车回家的时候(车都叫好了,等车中)接了秋叶老师的电话,说市委有个活,大概需要去一天,没合适的人去,都在忙,问我能不能去一下。我想想也就一天,也就答应了。
虽然做PPT会加班熬夜什么的,但对于一天,也就无所谓了。(当然后边的真相是这个事我在市委大院呆了14天)
需求是2个小时的演讲稿,会议主题是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大概2万字左右(一直在改,已经筹备半年多了),做成PPT。
说实话这种2万字对我不在话下,毕竟我之前做管理类PPT基本上也差不多都这样。而且还有一点点优势,我大学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内的一些信息还是有一些积累,所以半小时就梳理出了文稿,跟工作人员沟通确认了一下。然后做了几个不同风格的页面,让挑选一下。
令我意外的是他们选的最后风格还是很有挑战的。可以大概看几页。
最大的一张是现场的LED屏幕效果。
2)有没有好玩的事?——更多的是累
其实时间紧任务重,那个工作量很大。
不过,我其实大概1天左右做了一百多页,初稿就搞定了。做的快一方面是因为速度快,另外早点交差啊。
因为很痛苦,吃住都不方便。我本来就对吃有要求,吃清真,附近基本也就兰州拉面店。前两天都是早上打车1个多小时从光谷到汉口,然后下午再打车回去,本来做一天PPT就累,车上颠簸更累。最后索性就开个附近的酒店住了。
也有好玩的事,就是自己的成就感被满足了一下。
最酷炫的是最后书记现场彩排再审稿,现场说我现场改出来,本来以为第二天能不能做好,我说我已经改完。 恩,然后你们懂的。
凭借专业的水平,这个单子做的很好,运气也好,现场效果非常好。因为用的超大的LED屏,所以冲击力很强,而且让参会的很多都拍照转发分享了,朋友圈刷这个PPT确实不夸张。毕竟内容和讲的人的身份在那。
所以,当初书记见我说:这次我要给你打一个巨大的广告哦。(其实我当时是没啥感觉的)
后来我懂了。
大概半年,我不得不接了一些单子,因为没有几个我能很好拒绝掉的。
3)内心感受分享下
说实话,一开始我没怎么觉得市委书记做个PPT能怎么样。毕竟这是纯洁的商业合作。
因为以前也给华硕全球副总裁做过PPT啊。
都是解决问题,客户不同罢了。我并没觉得有什么。
不过,令我没想到的就是,因为这个事,我上了湖北日报、中国青年报、香港文汇报。
其实被采访有利有弊,为什么没拒绝,出于创业公司的需要。
一方面出名了,一方面我自己不愿意出名。
而且,通常还会有一些负面,比如有些神经病非要秀智商说做的不好什么的。
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只看能不能解决问题,商业的角度,能解决甲方需求,人家满意并付钱就好。
别人说1万个好,给一毛钱么?
所以,对于那种负面,也就不怎么在意。只是深深的感受一次这个社会的真实。
总而言之,利大于弊。
当然,作为一位专业选手,我们不会过度的消费这种体制内领导带来的广告效应,会提,但没必要天天挂嘴边,过一年大家也就忘记了。
能让大家记住的你最关键的,是每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总能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
解决次数多了,信任感和经验才会有,慢慢的,老客户就是这样积累的。
很多人觉得自己可以做出同样的PPT,或者同样的产品,为什么别人不请你?
——因为促成一件事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你有这个能力,机遇很重要。
运气好,关键是机会来的时候,把握好,能展现出自己的实力,一炮走红。要么不出手,要么出手就要搞定。
多说一句,对于这种个性化设计的单子,我一般是拒绝的。
第一个性化服务太累,回报并不划算;第二,压力与责任感会让你觉得很累,伴君如伴虎,刀尖上跳舞的感觉。;第三,奇葩甲方总会有。
当然,冷暖自知。
三、关于成为PPT高手有什么经验?
我们通常说,不要成为PPT高手,要成为业务能手。
其实换句话说,我们靠做PPT做的比较好,根本就无法很好的养活自己。
PPT只是一个工具,别想太多。
当然,有几个小心得分享一下:
1、先建立知识体系,再学习
换句话说,跟着老师系统学,比自己摸索强多了。用钱节省时间是最划算的事,没有之一。
2、要有快速行动力
要想快速提高,就要多动手,并且是短时间内的高强度练习。
很多人不做作业或者做一次就想学好,这个显然不是不行的。
我经常对学员说的一句话是,要先举三反一,举十反一,没错,就是重复重复重复。
3、进入圈子最好的方式是用作品叩开大门
要想快速的提升,进入专业的圈子,得有一帮志同道合相互帮忙的人。
技巧提高快的很,肯下功夫就好,逻辑提高慢,美感看天赋。
最重要的是,别光会做好看的PPT,别光会做好PPT,别光会做PPT。
如果你有自认为有才,想跟圈内小伙伴慢慢认识熟悉,不放用作品来找我聊聊。
今天就聊到这。
可以留言给我,刚开始开公众号,我会回复的。虽然很简单粗暴高冷直接没有任何情感语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