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有关“音乐学院学子是否真正热爱音乐”的文章,笔者作为一个十分热爱音乐的同学,“灵魂拷问”她所认为不那么热爱音乐的同学,仿佛在斥责他们不热爱音乐为什么还要在音乐学院,为什么还要冠冕堂皇的走音乐道路,文末也发出了“知音难觅”似的感慨。
作为一个自认为热爱音乐的人,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因为这样的心情在本科阶段就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但经历了许久成长后,我对这件事有了很多新的感想。我就她文章中所表达的内容来看,看完之后,客观一点讲,我觉得视角有失偏颇。也许是词不达意,也许是理解偏差,所以我想谈谈我的感受。
现在是包容的时代,多样化的时代,事物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形成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多角度的去看待问题,以一己之价值观去衡量外物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我们在自己的价值观里做好自己就好。前提是正确的价值观。那怎样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那这就是学习的目的了,多读书、学习、实践,不谈开拓自己的视野,知道的越多,你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就越准确,这一现象的反例,举“井底之蛙”再好不过了。
接下来,从另一角度来考虑,那些所谓“不热爱音乐”的打游戏刷剧度过大学的同学,倒退回去想,在高考大关上,至少他们碾压过千军万马,考进我们热爱的学校,如若说他们不热爱音乐,那么如果一个人可以在自己不热爱的领域上获得成就是不是更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呢?而且,横观纵观每个领域,成功的人士都是努力完成自己所热爱的,那么就算身边有不热爱的,他们想必也不会在这个领域里获得成功,所以也不必把这样的人牵挂在心上。但如果有你所认为的“不热爱”者成功了,那么他一定在你所没认识到的方面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那你有的学了,应该更值得高兴。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观点,因为我觉得不能只拿一条标准去评判一件事,不是我们认为的“热爱”就是热爱,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做法也不同,可能回归到本初就是价值观形成的不同吧。
不是不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知音难觅”也许不是因为周遭没有“知音”,也有可能是没有完全打开视角,错过了自己的“知音”。有则有,无则无,减少关注周遭的事情,努力完善自己,做自己想做的,努力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如果不是这样,哪来的“凤毛麟角”“鹤立鸡群”?
我庆幸我在努力丰富自己、开阔自己视野的过程中发现了知音,得到了知音,并一起向前努力。因为如此,我更加感恩。
想说的真的很多,然而我一直觉得交日更的时间不够,这种紧张在我心头隐隐作痛,打扰我的思绪,也更加让我想提升我的笔力。明天继续,欢迎同学与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