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主题】
二选一:
1、写一道自已擅长做的菜,还有学做菜的经历;
2、有没有觉得什么都没意思的时候,怎么度过的。
这周的选题感觉好难,不过还是要坚持完成。先写了再说,最近脑袋Down机,还是选第一个主题吧。
说到擅长做的菜,我想破脑袋也没想出来我擅长做什么菜,我做的菜好像每一道都是照着菜谱来的,而且每次都不一样,咳,我都不好意思说。
思来想去,如果有一个菜必须要由为娘我出手的,那就只有包饺子了。可这要说到学包饺子的渊源,那得从我小时候开始。
虽然我是我们家的老大,但是,当小我六岁的弟弟都能站着小板凳,用灶台上的马勺炒鸡蛋的时候,我连煤气罐的开关在哪都不知道。
在我们那个小城镇里重男轻女的现象并不少见,在我家却是例外,因为从小我身体就不是很好,不好到什么程度呢?我家附近部队医院的大夫都认识我了,如果我三天不去医院,五天头上就准得去报道,那些年我吃过太多太多的药,还有各种偏方,比如什么鸡苦胆用来治咳嗽,比如去医院里的小黑屋里烤电。
父亲和娘亲为了我可算是操碎了心,还因为算命的说我娘亲命里本来就没女孩,所以,那护身符是从小带到大。
后来,娘亲就想啊,以后他们老了谁来照顾我呢?所以,在我六岁那年,弟弟出生了。可自从他出生后,奇迹就出现了,我的身体竟然慢慢地好起来了,鲜少去医院了,而弟弟似乎也把照顾我当成了他的最大责任。
父亲那些年,刚从部队转业回家,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部队里做过伙食兵,反正就是他做的菜极其好吃,在我们那个县城,谁家要是有个红白喜事,需要大摆宴席,都要请父亲去做大厨,几十桌、几十桌的都是父亲掌勺,而我自然是躲得远远的,弟弟却总是喜欢跑来跑去跟着凑热闹。
其实,原生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真的是挺重要的,以前不觉得,可随着自已孩子的出生、成长才发现,自已的习惯、原则,哪怕是思考方式,都来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
父亲和娘亲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谁家有事求着他们,宁可自已家的活不干,也要去帮忙。除了这些,我家的亲戚,比如我大姨家的姐姐,二姨家的哥哥和姐姐,还有舅舅家的哥哥,他们的创业第一步,或者是求学的最初,都是住我家里,所以家里常年热热闹闹,而娘亲就需要准备很多的饭菜,最喜欢做的,就是饺子。
娘亲包饺子总有自已的一套方法,这也是她唯一一件让我参与的事儿。她总是和上满满一大盆的面,然后一块一块拿出来,用手轻轻地揉成一长条,一排一排摆在面板上,然后拿起一条,左手扶住,右手拇指捏住面团,然后,用力一扯,一个面剂子(音,不会写这个字了)就完成了,手起手落,一排一排整齐划一,也许你会说,用刀那不是更快?娘亲那是绝不允许的,说是就没有面团的韧劲了,反正必须用手,而且动作超快。
这个时候,我也是蠢蠢欲动想要试试的,但是娘亲不允许我用她也许揪了一半的面团,说那样会两人总唧唧的,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些说法。看着娘亲做得那么熟练,可那面团到了我手里,就跟我有仇似的,一个大一个小的,反正就是不均匀。
娘亲看着我说,别着急再试试,再试试,最终不管大的小的,娘亲都能擀出来相同大小的面皮来,说到面皮,这个真是技术活,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下,我擀面皮那速度,不是吹,同时满足四个人包饺子都不在话下。
当然,这都是一点一点练出来的,这也是我后来独揽包饺子大任的底气呢。面皮擀好了,便是包了,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肉,娘亲通常都会做两种馅,有时候是韭菜鸡蛋,有时是酸菜粉条,至于另一种馅,基本都是芹菜肉、酸菜肉的。后来来到这座城市,才知道饺子还有海肠馅的、鲅鱼馅的,但我好像不太能驾驭得了。
包饺子的时候,把面皮放在手心,拿着小勺子轻轻地舀上一勺馅,放到面皮中央,用手轻轻地捏住中心,然后从两侧一层一层地收褶,一个元宝形状的饺子就好了,一个一个地排好,像整齐划一地卫兵等着检阅一样。
每次跟娘亲一起包饺子都是非常欢乐的过程,听着娘亲的絮絮叨叨,什么这将来找对象,最起码还会包个饺子也行了,只字不提让我学学做饭啥的,
所以直到我毕业,我都不会使用燃气灶,做饭也只是用电磁炉,后来,弟弟也考到我的城市,和我住在一起。他那双画画的手,做起饭来也毫不含糊,而我这个姐姐,不会做饭,仿佛天经地义。
再到后来,结婚生子,做饭,依旧不擅长,也很少做,我只会照着菜谱鼓捣,虽然孩子们都很给面子,嚷嚷好吃,但对我来讲,做饭,仍旧很难,唯一包饺子这件事,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大宝已经开始跃跃欲试自已做菜了,小妞只会仰望他哥,求着给做些吃的,而我,也依旧会在包饺子时,喊上小妞教她一起,延续着一如从前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