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最初一公里”到“中间段”各级组织出台的相关政策,最终的执行都要落实到身处一线的基层组织,近些年工作下沉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压力巨大,建账报表、迎检开会、排查整治等仍是个别基层组织的痛点。因此推动基层减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基层减负要落到实处。近年来,各地在基层减负这项工作上出实招、出硬照,着实解决了一些顽疾,狠刹了一些不实之风,切切实实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问题也在以“换汤不换药”的方式呈现出来,检查考核过频,填报台账数量过多,工作留痕过重,基层干部还需时时在线等问题仍折射出持续为基层减负一刻也不能放松。
基层减负要常态监督。为基层减负,还要加大督查力度,做到常态化监督。通过督查检查向有关部门传递出“应当要有真减负、减真负的认识与实践”信号,锲而不舍地“打预防针”、“敲警钟”,才能在基层减负工作中取得关键成效,“换汤不换药”式减负才能失去生存空间。
基层减负要科学创新。要在理念、制度、作风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创新。在理念上树立民本思维,以民本思想代替官本思想,让公众参与监督和评价政府工作的进展和绩效,让百姓“检查工作”;在制度上简政放权,集中精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政府应该管、管得了、管得好的问题,破除“上下一般粗”的政府结构,给基层更多的自主权,让基层“聚焦公共服务”;在作风上要治理文山会海,把基层干部从“文件堆”“会议圈”中彻底解脱出来,让干部轻装上阵,以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为民谋事;在手段上改革管理方式,必须充分利用电子化手段优化政府管理方式,让数据“联通上下”,信息化时代,应当从“让干部多跑路”转向“让数据多跑路”,从而减轻基层压力,激发基层活力。
进行基层减负以来,切实开展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奋进新征程,我们须持续做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干部进一步摆脱形式主义束缚、更加放开干事创业手脚,切实提高基层工作实效,更好彰显党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