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这三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回答过,写在此仅助于自己思考。涉及到他人观点的,也在文中一并列入了。
参考:关于微信的产品面试题,产品经理来答答? - 微信 - 知乎
一、朋友圈路径为什么这么深?
1、产品定位
微信的名称就说明了一切。
微信的切入点是熟人关系。这是一个刚性需求,粘性十足,很难想象一个人会放弃自己的人脉渠道。在此基础上才有了浓墨重彩的IM、朋友圈、公众号、红包支付。
第一步是建立关系。添加好友默认须通过验证,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可以从手机通讯录和QQ中添加好友。由此,添加好友、好友分组、好友列表等所合成之通讯录页面为基础功能页面。
关系建立了,进入第二步。熟人之间的通讯需求优先于社交需求,不同于陌生人之间的社交需求优先于通讯需求。顺便一提,做IM时,微信较短信最大优势是免费;较QQ则是核心用户群人际关系迭代的内在需求(所以与QQ非替代关系),功能层面有扫一扫、随时在线、语音聊天。
2、朋友圈需求讨论
做完通讯需求,便是社交需求。这时,有一句著名的Slogan: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之所以采用微型UGC,可以概括为随时随地+虚荣+窥视:对生活的碎片记录——虚荣,利用碎片化时间浏览——窥视。特别,连微信一开始也对女性自拍的强需求感到了惊讶。
3、导航和功能关系
为何采用底部tab式导航?比较三种导航:
抽屉式导航:交互太重,学习成本相对较高,适合多功能导航
磁贴式导航:路径深,展示各功能模块
tab导航:首屏一目了然,切换到其他屏只须一步
功能关系:对用户需求来说,最基础的是维持关系的通讯录,而后是IM、而后为SNS朋友圈。从使用场景来说,通讯录为低频,IM和SNS为高频——用户打开微信首先看有无新消息、而后看有无朋友圈新状态;或从通讯录找人、进入聊天界面。
4、朋友圈路径问题
在tab式导航下,朋友圈足可成为放到一个tab下、但排序为第三。但为何朋友圈路径深了一层,在发现的tab下?
A、朋友圈有两大功能:timeline和发状态。朋友圈为高频刚需,通过两步进入,相较一步差异不大。
B、虽然是两步,但有小红点进行视觉引导,并且朋友圈icon那里还显示最近更新人的头像
C、运营需求:为其他功能引流,特别购物和游戏
D、浏览好友状态满足的是窥视的心理需求,满足这种需求越直接,效果越打折扣。
二、朋友圈的基本数据结构设计是怎样的?既能做到完美阅读权限设置,又能兼顾性能?
这个问题,知乎大神回答了很好了。主要有两点,涉及技术:A、虽然关系上好友之间是相互关注,但实际给双方分别建立了关系数据。B、将需要大量计算的内容放到平时闲散时间去做,即状态在发出时就分配好了权限、就已经进入有阅读权限好友的朋友圈,而非等到好友去刷新朋友圈。并且,这里利用到了分库分表,应该是水平切分。
三、优先改进哪个功能?
时至今日,选择微信理财。用户基数、微信红包、微信支付都已经打好了基础。微信理财也算一大盈利点。支付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到了3%以下,其基于金融做社交,如逆风而行。微信基于社交做金融,乃顺风而动。做是时候向支付宝开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