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打算出去面试一下,好久不换工作,已经不知道怎么面试了。正好我一个朋友刚刚换了工作,我朋友换到的公司在业界也是非常有名气的。我找到帮我朋友投简历的猎头问他是否也可以为我推荐一下。猎头很爽快的答应了。不久就接到了面试通知。我非常兴奋地找到我朋友说“Hi, 哥们,传递一下面试经验吧。我也要去你们公司面试了。”
我朋友非常仗义,也因为是刚刚面试了没多长时间,记得非常清楚。把他的面试的经过,面试官问到了哪些技术点,甚至还帮我分析了面试官可能喜欢问什么。最后还给我推荐了一个网站,网站上面有大量人发帖说明自己的面试经历。
心想,我总算得到了面试的一手消息。面试肯定没问题了。这件事件我也非常放在心上,一点不敢懈怠地按照我朋友的指示开始准备面试。结果,结果怎么样? 我只能实话实话,面试的结果非常惨烈,我第一面就挂了。
痛定思痛,我开始分析为什么我面试失败了。明明参照了那么多别人成功的经验。我开始怀疑是否是因为我准备的不够充分,能力不够。当时我也是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一顿痛心疾首,还骂自己是猪头。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好好学习》,里面提到了一个核心知识的思维方式叫“概率论”。让我重新去思考这件事情,别人的成功的经验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么?我们找工作也好,办其他的事情也好,总愿意问问过来人的经验。这些“过来人”的经验是否真的对我们有效?
生活是一个各项条件随机发生的概率分布。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概率论”。
我想只要是受过高中教育的人,一定都知道什么是概率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中的时候整天在算一个袋子里面有6个红球,6个绿球,从其中拿出一个球,拿出的球是红色的概率是多少。再拿出一个球,从中拿出的球是绿色的概率是多少。当时算的还不错,但是到今天全还给了老师。这个就是我们所熟识的概率论。这种算概率的方式叫物理概率,或者叫频次概率。
生活中还有一种概率叫“主观概率”,是老师没有教给我们的。那么主观概率是什么呢? 按照《好好学习》这本书中给出的概念,很简单就一个字“猜”。
这听起来很不靠谱,但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这样做。不过猜与猜差别很大。如果对一个结果我们猜得更准确,我们赢的概率就很大。
想想我们生活中的事情,昨天某知名经济学家预言说XX地方的房子又要涨了,大家赶快入手。你可能在另外一个地方又看到另外一个某知名经济学家预言说房价要降了,别买房买在了高点。另外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说,以后房价的趋势是稳中缓慢上升,不会有大幅度的变化,有刚需的人群可以入手。我们看了这些报道得出来的结论是北京这样的城市房价是不会降的,要买的赶快买吧。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些知名经济学家和我们自己得出的这些结论靠的是什么,是主观频率,简单说就是猜。
接着我再问一个问题。你的猜和某名经济学家的猜的区别是什么?如果你的答案是手中掌握的“信息质量”。恭喜你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手中掌握的信息质量高,猜赢的概率就大。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这只是给我们思考问题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
如果我们在判断问题的时候能够退一步,做外部的观察,从整体分布概率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判断就能更准确一些。
【无戒日更训练营】第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