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无止境的变化是一切人造之物的命运,包括我们自己。我们正在从一个静态的名词世界前往一个流动的的动词世界。
变化是必然的,无法停止。新兴技术正在席卷全球,这股快速发展的浪潮:会潜移默化且持续稳步地改变我们的文化。
凯文·凯利(下面简称KK)的《必然》用十二个词告诉读者未来不是命运安排,而是轨迹延续。
KK说:科技在本质上有所偏好,使得它朝往某种特定的方向。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进化论岂不是错了?
我们不应该有这种疑问,因为进化论所说的是自然界的动植物,而科技以不属于这个范畴。其实,不仅仅是科技,使用科技的人类也不在属于进化论的讨论范畴。
自然决定不了人类发展的方向,顶多在人类选定的方向上设置障碍,不过我们终将会克服。
未来的方向、科技发展的方向,都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预示着我们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如果我们进行基因检测,发现人体内有某种癌变基因,我们便会促进科技向处理掉癌变基因的方向发展,人类便向一个无癌症威胁的世界发展。
然而,我们在一个进托邦(一种渐进式、温柔的进行)状态,一切都在自然的向前推进。
当我第一次看这本《必然》的时候,我觉得KK就是在给我拽大词,拽各种最新的科技成果,艰涩无味。
你听说过“进托邦”吗?听说过“元数据”吗?你听说过“生活流、信息流”吗?你明白它们的定义吗?
我当初一点都不懂,看完一遍后,看懂的真不多。不过我觉得我看不懂的都是超级厉害的。
平时也翻翻,看一章节,细细的去琢磨,这次看完了,终于有勇气来写读后感了!
我尝试着用100字左右将这12个预示世界发展方向的词讲个大概,你若想深入了解,希望你买来读一读。
哪十二个词呢?
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
一、形成:
科技不断的更新自己,随时间改变自己的功能。上面提到的“进托邦”就是这么一回事,科技元素带来了永无止境的不愉快,促使着我们发明创造,推动我们成长。
在“进托邦”中,有三个特点:
1.科技的不断升级只是为了维护它的存在,与不进则退是一个道理。
2.我们人类一直在熟悉升级后的科技,永远的菜鸟。比如说现在一款app更新后的功能,我们有好多没学会,没用上。
3.“变化”具有欺骗性,比如说手机,10前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样的?你看到过去的,你会问,这是手机吗?
不过KK安慰我们说:你没迟到。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这才刚刚开始。
二、知化:
知化就是赋予对象认知能力。怎么达到这个目的?人工智能。这个章节主要是讲人工智能,KK举了很多实例,告诉读者,之所以开启这个时代,是因为取得了一下三大突破。
1.廉价的并行计算2.大数据3.更好的算法
极高的运行效率,并且有取之不尽的数据,这就是人工智能为啥能异军突起的原因。
前段时间这个话题很热,尤其是李世乭败的时候。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不用担心,占用一些工作,但也创造其他的职业。
三、流动:
要想在全新的领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现的流动性。流动的形成基于一个基础——复制传播导致免费。不过在流动过程中,创造的地位发生转变,受众成为艺术家。比如说一首歌,你听后,改了一种调唱,也受欢迎,那你就是创作者。
流动性进一步释放了创造力,让信息、数据交织产生新的意义。信息、数据渴望流动,流动才是它们价值的根源。
四、屏读:
这个很容易理解,未来屏读将无处不在,成为人类的巨大的移动图书馆,并且图书馆中的书籍不在相互孤立,而是因相应的相关性而关联。
屏读改变了书的载体,让我们成为了屏幕之民,忽略书籍中的经典逻辑和书本的崇敬,而是可以将你感兴趣的截取拼接到一起,成为大杂烩。
世界将成为满是屏幕的世界,你的眼镜、桌子、墙面、衣服等等,都时刻为你提供屏读信息。
五、使用:
使用权大于所有权。未来很多东西将会是轮流使用,这个不属于某人私有。比如说自动驾驶汽车。
提高使用率,降低各方面的成本,也让每个人都能轻装奔赴未来。
总结起来就是减物质化,去中心化,按需响应,平台协同,云端。
六、共享:
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和更多人共享,汽车、房子、知识等,共享是事物增值最可靠的方式。现在知识共享不是说的很火吗?滴滴优步不是很牛逼吗?直播不是很受欢迎吗?这些都是共享的产物,未来会共享的更彻底。
七、过滤:
在未来,创造者会越来越多,产物也就越来越多,我们需要靠过滤来将注意力聚焦。
社会科学家——赫伯特·西蒙提出过: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未来注意力在哪,赚钱的机会就在哪。比如说现在的《罗辑思维》正在千方百计将用户的注意力聚焦到它身上。各种app,广告,新闻,都在争抢你的注意力。
然而,很多东西都在扮演着过滤器的角色,我们的朋友,自己,百度,罗辑思维等等等。
八、重混:
流动的情况下,“知识”必然重混。对已有的东西重新排列组合和再利用。
比如说文学作品呀,就是好吃词好句、优质思想的重新搭配。创新也就是移花接木,适合社会需求呀!未来会更频繁,很深入。
九、互动:
这个互动不仅仅是人与人,而是包括人与物,物与物,人与环境。全世界在传感器、录像设备等设备的作用下互动。如果某件东西不能进行互动,便失去了价值。
比如说现在我们电子阅读,可以随意添加笔记,别人可以看到,然后发表他的看法。这就是人与人的互动,当你记录时,有错误,电脑便会提醒你改正,这就是人与物互动。如果某个程序出了问题,会反应到云端,有相应的程序来解决,这就是物与物的互动。
十、追踪:
记录自己的每一分钟,生理状态,并反馈到处理器。
智能手机计步和你朋友圈记录某时某刻的心情呀!未来追踪的东西很多,因为要为大数据库提供数据信息。
十一、提问:
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正如前文说的,问题,预示着我们进步的方向。
科学主要增长了无知,而不是知识。所以喜欢问题的人,才是未来的探索者。
十二、开始:
科技是一个物种,已经开始成长,他的成长靠人类的喂养,我们是牧羊人,也是程序员。
还是那句话:未来已至,只是尚未流行,你也没有迟到。
总结:本书其实只有一句话:科技这个物种正在形成,知化、屏读、追踪只是为他在流动的世界里生产食物,使用、共享、互动、过滤、重混是他获得食物的方式,提问是他进化的原动力,现在才刚刚开始。
写完读后感,才知道自己收获颇丰,回味则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