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内容:
1.人并不总是理性的,在做决策时总会被已经发生在过去的成本所影响,经济学上将这种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投入,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2.经济学并不能告诉我们,已经等了一个小时候以后,是不是继续等下去。它告诉我们,在这个时间点做决策,无论如何,这一个小时已经沉没了,请完全不要考虑这个沉没掉的成本。你是否继续等下去,只取决于这个时间点,你认为公交车还要多长时间能来。
3.一句话理解沉没成本:因为“来都来了”,所以“将错就错”。
面对沉没成本,我们可以学会:
第一、敢于“半途而废”,该放弃的时候,要懂得放弃。
第二、让人“欲罢不能”,故意制造用户的沉没成本。
第三、创造“覆水难收”,如果你确定要翻过一面墙,先把帽子扔过去。
4.在回答思考题之前,我想针对等公车的事情发表下自己的看法。面对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时候,如果是我,我会选择打车而不是等公车。在《21天番茄工作法》当中提到,如果是重要和紧急的两件事情,应该选择重要的事情,当然得排除比较特殊的涉及生命的紧急事情。
二.沉没成本的运用
第一、敢于“半途而废”,该放弃的时候,要懂得放弃。
该放弃的时候,要懂得放弃,这对于很多人很难做到,因为前面投入了沉没成本。很多人很难割舍。
我上大一时候,晓莎师姐从中文系转我们外语系。我觉得她的例子可以用沉没成本和前面的机会成本来解释。
当她发现自己不喜欢中文系,果断转专业,每天一有空就会到外语系旁听课。最后成功转专业。
对于她来说,她大一这一年所学的专业是中文。这种已经发生而无法挽回的成本叫做"沉没成本",但是她选择了放弃这个专业,这就是她认为未来会收益最多的一种"机会成本"。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她对英语的热爱,最终学业突出,毕业后在深圳公立学校上班。
第二、让人“欲罢不能”,故意制造用户的沉没成本。
我觉得这个可以运用于商业方面。之前看《塔木德·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与处世圣经》里面有个犹太商人就是利用这个沉没成本而挣钱的。
有兴趣的可以点进去看看这个案例金库,从无到有
第三、创造“覆水难收”,如果你确定要翻过一面墙,先把帽子扔过去。
如果你确定要翻过一面墙,先把帽子扔过去,我的理解是:不逼自己一把,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先付出,有个好的开始,才能激励你继续进步。
比如学习商学课,你想要学习,你先付钱。付出的钱就是沉没成本,不管你有没有学习,你已经付出了。如果你不去学习,那么这个"沉没成本"就没有用了。如果你付出时间去理解和体会,那么你就可以把你的"沉没成本"变成"机会成本"。变成有价值的东西。
三、思考:有人说,这个世界,只有投资自己的成本永远不会沉没,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首先,我不赞同这个观点。
我不认为只有投资自己的成本永远不会沉没。人生在世,不能来了就来了,错了就错了。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个例子:
1.双十一来了,小红不仅要"剁手",还要"截肢",在商家的诱惑下,买了很多衣服、化妆品。因为一时之间的不理性而导致无可挽回的投入金钱,这叫做"沉没成本"。到手了之后,先是高兴了好几天,投资在自己的形象方面的东西终于到了。可是,过了不久开始后悔了,或者这化妆品不太适合她的肤质,或者这衣服只是一时喜欢……可是,投资自己的成本却沉没了。
2.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也试着投资自己。一方面,知识焦虑;另一方面,想要提升自己。我用198元开通了英语趣配音VIP,用400元报了北外的语音课,199《通往财富自由之路》,199《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199《叨叨魏的家庭教育宝典》,199《熊叔零基础学英语》,299《不写就出局》,99《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299《WRITE OR OUT 》……
这些付出的钱,和我投入学习、精力的时间都是"沉没成本"。这些成本我觉得没有沉没,因为我把它用起来了。
学了语音知识后,我开了一个收费语音班级,目前42人。每周我会给他们上课,每天纠音。但是以自愿原则参与。我觉得学习不能用打卡那种强制性的做法,而要自觉。有跟着我的节奏走的人,他们都有进步。
加入《不写就出局》后,我经常写作,简书里和微信公众号都有收到或多或少的赞赏。我所获得的赞赏已经不止我报名不写就出局的299元了。我觉得我的"成本"没有"沉没"。
还有其他投入的成本,我觉得也是没有"沉没"。在这里就不一一说了。至于我们现在所学的《商学课》,我希望以后学完了也能充分用于"创业"当中。
所以,从上面两个例子当中,你可以发现为什么我不赞同那个观点。
投资自己的"成本",得看投资人自己如何投资,投资在哪些方面?如果是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我觉得这种投入的成本不会沉没,如果是不理性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投入成本一定会沉没。
而这两种做法的区别在于:你是否一开始就充分利用"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进行选择。那样,我们才能让自己的投入成本不再沉没,才能成为一个精明的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