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谈之系列一”里,
我们厘清了“生个孩子来干啥”这个基本概念,明确了应该放弃为人父母的那些色彩过于浓厚的功利指望,不要对其进行道德逼迫与情感勒索,不要试图去控制孩子,避免把孩子培养成习惯性服从权威、人云亦云的人,给孩子观察、感悟和选择的自由,让孩子有独立成长与独立思考的自由和能力。
1
今天,我们来继续谈谈 如何认识孩子。
只有科学、正确地认识了我们的孩子,我们才懂得如何去爱孩子以及给孩子合适的教育。
当一个受精卵经历母体十月怀胎,接受各种营养物质的孕育滋养,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就这十个月,也仅仅就是在这十个月的时间里,TA在物理上才是跟母亲融为一体的。
而自孩子呱呱坠地,离开母亲的子宫,TA便开始了离开父母的漫漫人生征程。
赓即,TA躺在摇篮里,尔后躺在小床上,再到后来开始单睡在一间小屋子里,大概四五岁开始被送去幼儿园,然后上小学、中学、大学、走进社会、进入职场、恋爱、然后到结婚自组家庭。
你瞧,这一个个接续的生命征程,TA都在与父母逐渐“生离”,而且离开的时间越来越长,走得越来越远,直至父母去世,可谓“死别”。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个脉络:养孩子的整个过程,我们给TA爱,逐步地让孩子离开我们,每一步都指向离开乃至最终死别。
所以,养育孩子是为了告别的相爱!
2
在这个蓝色星球的芸芸动物世界里,很多动物小生命一出生,仅仅在父母的短暂带领下,它们就必须到充满竞争和危险的丛林世界去搏击,直到最终完全依靠自己独立去寻找吃食。
而人作为地球上几乎唯一的智慧生命,我们的世界更为丰富多彩与纷繁复杂,但动物世界的成长模式能带给我们极简的真理级路径启迪。
它告诉我们:
在孩子与父母“为了告别的爱”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一切事情都应该围绕一个中心-----
那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独立思考、独立体味、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独立地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独立地创造和体验属于TA自己的生命历程。
所以,我们需要认知到,应与孩子保持必要的界限感,TA是独立的生命个体。
身为父母若违反这一现实,与子女之间界限紊乱,越俎代庖,控制勒索,TA将无法实现真正的成长与独立。
相比普通动物训练觅食与生存能力的短暂过程而言,人在成人之前,要经历的教育过程要漫长得多、所要面对的情形则要精致和复杂得多,所要花费的精力也要多得多。
人类的教育与训练是个全方位的“慢”艺术。全方位是指它客观上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诸方面综合发酵的结果。
这个“慢”,首先要求父母尊重孩子的自我生长。不同的孩子,成长的节奏也不一样。
3
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时,笔者对此深有体会。这个案例,我想谈得更具体一些。
女儿开始学会讲话的时间非常迟,都两岁多了,除了咿咿呀呀、简单的一两个字的事物以外,她基本上什么都不会说。媳妇儿一度忧心忡忡,非常担心孩子会不会天生是个哑巴或者智商低下。
我跟她讲,不要急,她有她的生长节奏,或许比一般的宝宝慢一点儿,耐心等待就是了。
结果不到半年,啥都会讲了。媳妇儿心头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送到幼儿园后,老师会教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别的孩子都会了,但女儿就是搞不定。她妈妈又是急得不行,私下和我说,这孩子智力肯定要低于正常人。
我就比较淡定,还是那句话,别急,她有她的节奏,咱等等她就是了。而且,我还坚定地认为,幼儿园里教数学这些玩意儿干啥,需要提前这么干吗?
结果一个月后,孩子也会了。
我对媳妇儿说,你瞧,你这不是瞎着急吗?
我告诫她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这种急躁让孩子感知到,默默地看着、等着就是了,不要从成人的角度去对她随意作出任何褒贬评判(在这一点上,我还跟幼儿园老师也特意交流过)。
媳妇儿是中学老师,她很清楚体制内教育环境下孩子将来会面临各种很“关键”的考试,比如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其中哪一个环节跟不上节奏就有可能掉进某种大概率的“阶层”分野。
她说,既然你觉得孩子的成长节奏比一般孩子稍慢,那么,咱让孩子提前一年上学,如果啥时候在她的某个关键的学习阶段万一跟不上节奏,那就赶紧留级一年,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转圜空间与跟上节奏的机会。
我拗不过,最终无奈同意了。她通过一些运作,让孩子提前一年上学。
恶果立即在小学一、二年级得以显现。
女儿是整个年级年龄最小的娃,比一般孩子要小一岁多。结果,在功课学习上就显得有些吃力。
这个时候,抱怨根本于事无补。所以我跟媳妇儿讲,绝不能给孩子任何不必要的压力,用对大孩子的成长标准来要求她,这不人道、也不公平。小学一二年级那点儿知识,她很快就会自己搞定的,耐心等待吧。
所以,在孩子遇到功课理解上的学习困难时,我们一直跟她强调:宝贝儿,勇敢一点儿,你要明白,其他同学比你更早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比你提前知道更多东西,这很正常。你要多吃饭,然后生长到同样的年龄时,你肯定比她们还要聪明得多。
这让孩子得以轻装上阵。她也没有让妈妈失望,从三年级开始,已经基本上可以跟班上的所有同学保持同步了。
我跟她妈妈一起,郑重地跟她道歉:爸爸妈妈不应该让你跟大孩子一起学习,你应该晚一年再去,让你这么辛苦,真对不起。
然后我们就夸她:不过,你居然敢跟比你大一岁多的伙伴一起学习而且还不落后,简直太棒、太勇敢了!
她很开心。她说:我以后还会超过他们。
哈哈,这似乎也强化了她追求上进的性格。现在女儿已经六年级了,成长状态相当不错。
但我基本上反对提前让孩子上学,跟禾苗的生长有自己的自然节律是一个道理,成人人为的粗暴介入,对其进行拔苗助长,肯定是危险的、不可取的。
4
回到前面谈到的“养育孩子:为了告别的爱”这一主题,父母需要随时提醒自己----
从孩子出生起,TA就开启了逐渐越来越离开父母的征程,一定要尊重这个客观事实。
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成长全过程随时准备开启退出机制,我们的终极动机必须锚定在这一点上:
让孩子独立!-----独立思考、独立感悟、独立判断、独立言行、独立反思、独立成长。
而父母最多是在此基础上提供辅助、参考,绝不能是强行灌输与控制!
我们一定要明白:家长不是神,是有局限的动物。我们没有资格去控制他们。
当我们犯错了,向孩子诚实地承认,然后认真改正就是了。
这大概算是育儿王道吧。
众所周知的研究成果表明,从我们成人的视角看来,大多数孩子大约两岁以后就开始不间歇地进入叛逆期,青春期尤甚。
要知道,“叛逆期”的说法并非儿童视角,有强烈的成人强加色彩。所以,其实中性一点儿讲,应称为“成长突变期”。父母养孩子目的是准备着让孩子离开父母、去过TA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我们相处的每一天,都是为了告别的相爱。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自由的生命个体,虽为父母所生,却不是父母的复制品。但中国父母总是视孩子为私有财产,充满市恩心态,从物质到情感上进行勒索,全方位占有。因而毫无界限感,把自己与孩子的关系煮成一锅浆糊,使孩子与父母都痛苦不堪,却就是不想做知行合一的得体改变。
所以,不要过度控制孩子,否则只会两败俱伤。
-----The End-----
此文为渝都都原创内容,特此声明!转载请经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