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晋国的历史,最光辉灿烂也最曲折精彩的一段就是属于晋文公重耳的一段故事。
而要说重耳,首先就要说骊姬,她是重耳所有幸与不幸的始作俑者。骊姬是重耳的父亲晋献公最宠爱的女人。因为太爱这个女人,晋献公决定要废掉太子立她的儿子奚齐。骊姬呢?一方面像鳄鱼似的泪眼婆娑地说,太子得百姓爱戴,不能废弃,如果国君非要废太子,自己就自杀。另一方面背地里却找人在献公面前诋毁太子。又设计,诬陷太子要毒死献公,逼得太子申生自杀。接着又诬陷重耳和夷吾与申生曾合谋,这两个公子也被逼亡命他国。谁知,机关算尽,得到的结果却是奚齐和悼子(骊姬妹妹与晋献公的儿子)这两个无辜的孩子被里克杀掉,而且不被国人同情。也是,有那样一个心肠歹毒又鼠目寸光的母亲,何愁不死于非命?
夷吾被迎回晋国,成为晋惠公。夷吾的德行和能力都不太令人满意,尤其是德行太差,很快就内不得臣子、百姓的拥戴,外惹怒秦、楚、齐等诸侯国。他去世后,秦楚等诸侯送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几年后,晋文公就成为一代霸主,晋国也达到了自己的鼎盛时期。
重耳即位时已经62岁,逃亡19年,在位仅有9年的时间。为什么他能大器晚成,在短短几年里做成了很多人几十年都做不到的事?
首先,他始终高举着仁义诚信这面旗帜。
重耳“自少好士”,17岁时身边就有贤士五人:赵衰、狐偃咎犯、贾佗、魏武子。在逃亡的十九年中,无论处于何种境地,这些人可都是一直不离不弃地跟在他身边,帮他出谋划策,督促他改正错误的呀。可以说,没有这些人,就没有后来的晋文公。当年,年纪轻轻的重耳,是怎么得到这些人的拥戴的?虽然书中没有具体讲述,但从“好士“一词,我们不难猜出,重耳必定是礼贤下士的,其德行和能力都是令人佩服的。
再看他们在流亡中的表现。到了卫国,卫文公不招待他们,到五鹿时饿得受不了,向一位农民讨吃的,农民也没吃的,呈给他们的是一筐土,重耳生气了,赵衰却马上说:“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他让重耳给农民施礼接受了土。
到楚国,楚成王用与自己平等的礼节厚待重耳,走时还送了重礼。楚成王问重耳,将来何以报答自己?重耳很慎重地承诺:将来两国交兵时,会退避三舍。而且城濮之战时,重耳遵守了自己的诺言,首先退避了三舍。
从这点看,重耳就比夷吾强很多。夷吾当初请秦国帮他回国时,主动而且轻率地许诺:即位后要割晋河西之地给秦国。还对迎他回国的里克许以汾阳之邑。结果,即位后,马上借故背弃了诺言。还杀害了里克。
重耳的重仁德,从他封赏大臣的原则上也可以看出。他刚即位不久,曾跟着他逃亡的仆从壶叔问他:为什么赏了那么多人,却不赏自己。文公对他说:
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
用仁义教导我,用道德、恩惠规劝我,这应受到上等赏赐。用行动辅佐我,并有助于我获得成功,这应受到次等赏赐。承担弓箭的危难,保卫我的这应受到再次等赏赐。假如只是用劳力侍奉我,而没有弥补我的错误,这也应受到再次等赏赐。这三次赏赐完了,就会轮到你壶叔了。
城濮之战后行赏,他也因为狐偃劝他不要失信就把狐偃定为首功。正因为他做事首先都要考虑是否符合仁义这个政治正确的原则,所以赢得了臣民的拥戴和其他诸侯的支持。
其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能忍辱负重。逃亡十九年,大多数时光里是看不到希望的,可他一直坚持着。颠沛流离,遭到了多少白眼冷遇和多少艰难困苦,有遭讥讽嘲笑的时候,有食不果腹的时候,他默默忍受着。
还有一种更难抗拒的处境,就是温柔富贵乡。在齐国,齐桓公以宗女妻之。重耳爱这个妻子,留恋这里的生活,斗志渐渐消退,觉得老死于此就是快乐。妻子对她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走了一段很长的路,重耳才醒来,一弄清事情的真相,他就大怒,拿起戈来要杀咎犯。咎犯说:“杀死我成就您,是我的心愿。”重耳说:“事情要是不成功,我就吃舅父的肉。”咎犯说:“事情不能成功,我的肉又腥又臊,怎么值得吃!”他的大臣和妻子帮助他重新走上为理想奋斗的旅途,但如果重耳真的不能抵制安乐的诱惑,其他人再怎么做也于事无补啊。
还有,做事善于抓时机,讲方法。即位第二年,抢先发兵平定周王室内乱,送被弟弟带赶出国的周襄王回国,赢得宗主国的支持,以此号令天下。第四年,楚围宋,宋向晋国求救。晋国利用这个机会,实施了一系列计策,既救了宋国,又报了楚国的恩还打败了楚国。
当然,还得感谢老天让他长寿。这或许是人们一再说“天开”重耳的一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