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3,儿子正式步入高三!
家长群里面一片欢腾,神兽终于归笼了!家长们都在埋怨学校居然放了一个月的长假,相比其他高中的十几天,家长们的焦虑像是沸腾了开水,哪怕一丁点儿都会烫着人。
面对开学,我和老婆有些失落,我们很享受和儿子朝夕相处的这一个月假期,老婆做好饲养员,我做好司机、聊友、球友的工作,儿子安心学习、乐于锻炼、适度交友。
我们用愉悦送走了高三前的最后一个暑假,迎来了崭新的高三生活。
开学后,早晨6点40到校,晚上10点30放学,儿子像个陀螺,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每天匆匆又冲冲!
大概过了一周的时间,儿子就向我吐槽:“每天晚自习的第三节课就是三晚的时间,说是给我们自主安排,但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总是站在班级让我们45分钟都用于数学,你说三晚除去这45分钟的时间,只剩15分钟分配给其他学科,你说还能干什么呢?”
看到儿子的烦躁,体会到他的不易。我只能静静地听着,当好一个耐心的听众吧,我想能够听他倾诉,帮他解解压,也是有意义的。
第一个休息日的晚上,儿子又来吐槽:“我每天在学校上课,我自己报的网课都没有多少时间听,仅仅利用两周一次的半天休息时间听,时间太少了,网课的老师还一个劲地在催。哎!”
想到儿子暑假里面报的网课,正学得饶头兴趣,但假期结束了,他现在正在苦恼时间问题。看着儿子的愁容,我帮不上忙也很无奈。
周三的中午,我正在吃饭,手机响了,一看,是儿子从学校打来的号码。
“爸!我想今天晚上的三晚回家学习,想回家听网课,你能帮我和班主任请个假吗?请连续的长假最好!”儿子在电话里面征求我的意见。
听着儿子富有主见的学习规划,我暗自高兴。“好的,那我帮你请假!”我笃定地回复着儿子。
从那天起,我每天晚上都会提前在儿子学校的大门口等他。带着他开启了逃课的节奏。
没过几天,走出校门,刚上我车的儿子又吐槽了:“不知道我们年级主任怎么想的?一周下来,也不安排一次活动课,我们班同学都气死了,不能打球不能活动,憋屈死人了,每天就是学习学习。”
听着儿子的牢骚,想到爱打球的他一周都不能运动一次,我也是为之惋惜与郁闷。
我试探着问儿子:“那要不,我们现在回家拿篮球,去球场打一会儿?”
儿子说:“今天就算了吧!回家再拿篮球,体育馆该关门了,回家学习吧!” 儿子的“装腔作势”让我窃笑。
想到身体健康第一,我对儿子说:“如果学校还是不安排体育课或者活动课,那我们周中和周末的时候,可以利用三晚偷着来打两次篮球。保持体能,如何?”
儿子不语,陷入思考状。
第二天中午,儿子来电话了。“爸!今晚你接我的时候,把篮球带上,我们去打一会儿篮球啊!”
“好的!”我痛快地回应着儿子,提前感受着会给儿子带来一下午的快乐。
晚上,儿子依然没有上三晚,我们利用三晚的时间溜进了体育馆,等我们酣畅淋漓地打完篮球,体育馆已经关门,我们父子俩爬上一人高的大门,从大门上跳了出来。
我们俩嘻嘻哈哈地往回走,过马路的时候,我不忘捉弄儿子:“你看,那个骑电动车的不会是你班主任吧?”
儿子知道班主任每天晚自习下班都从这里经过,吓得赶紧加快脚步猫着腰钻进我的车,哈哈地笑着:“快走啊,被他看到,知道我晚自习不上,跑来打球,我死定了。”
看着逃课的儿子“小心”地快乐着,我也抓紧开车带他回家去!
可能我的育儿方法在很多家长眼里不入流,有些纵容有些随意,我的这些做法破坏了规矩,也助长了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念头。
但我想一切都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感受,高三不仅仅是学习的竞争,还是体力、心力的竞争。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不易与难处。我们不能坐在高高的目标山顶上,只知道设定目标,而不顾及这个目标对于孩子来说是否遥不可攀?只是催着已经处于极限的孩子再快一点,再加把劲。甚至和他的同桌相比,骂他还不够用功,揍他不够进取。
作为家长,我们更要有开阔的视野,学校老师更多的是关注成绩,而我们家长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饮食起居,还要关注孩子身体的健康和心情的愉悦,让孩子在家庭这个加油站里得到充分的滋养。这样的孩子去学习战场上拼搏,才能无所顾忌、满血复活。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做个陪跑者、做个懂他的人,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些帮助,在他累了的时候,给他一些支持,这样的陪跑能给孩子带来理解,带来帮助,带来力量,我觉得这样的做法会比催着骂着更有效果、更有意义!
我见过高三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见过高三孩子学坏身体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考上好大学,而忽略了人这个根本。高考如同人生大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会如何合理安排好大战更重要。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人的一生机遇不止一次,我们需要智慧地去布局每一次“大战”,需要站在更高的纬度长远地看待人的发展。
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多个“大考”,我觉得应当在张弛有度身心健康的状态下通关打怪,而不是剑走偏锋甚至挤压极限,在吊着最后一口气的状态下突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