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日久,渐生寂寥,就很想和朋友聚聚。
想来,这种情愫不独我有,时而寻机聚会交友,大凡普通人皆向往之。人是群居动物,合群是人的自然需求,聚居是人的生存状态;闲谈空聊是凡人的精神需要,聚而论道是高人的专业指向。
俗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古亦然。文人雅士聚会在两晋时代成为风尚,永和九年三月三,兰亭集会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成就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写下中国书坛神话;“竹林七贤”这个朋友圈入会资格要求严格,他们既是文坛怪杰,又是世袭贵胄,一般人想加是加不上的,比如嵇康的《广陵散》流传千古,是普通聊友弄得来的吗?民国时一帮教授、作家、音乐家、军政要人等志趣相投,每每聚会闲聊,相谈甚欢,这个以林徽因为群主的”聊天群”叫做“太太的客厅”,也是近代一段佳话。
当下热衷聚会的,大都要立个名目:有战友会、同学会、车友会、文友会、钓友会、驴友会等等。一般老百姓聚会没什么讲究,说话投机,相与为好就行。有的人既参加了这个会,又参加的那个会,只要时间不冲突,就能屁颠颠地赴会,乐此不疲,也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有的人生性怪癖,什么会也不参加,他看不惯一切人,他只欣赏他自己,这个人貌似无趣。
这个时代很美好,这个时代很糟糕。信息网络把聚会更新了新版本,也搞乱了旧秩序。说是新版本,就是原本相熟的人才能搞成的聚会,现在变了,许多人在一个微信群里,根本就不曾相识,乃至不知其姓甚名谁,隔空对话,居然也聊得风生水起;说是搞乱了秩序吧,有人利用朋友圈、微信群发广告的有之,聊暧昧的有之,甚至违法乱纪的也有之,生生把“朋友”俩字变了味儿。
故而,我还是赞同面对面的聚会交流。人与人在一起说话聊天可以互相读眼神,一切的内心世界都在眼睛里显现,想瞒都瞒不住。面对面时,肢体语言也可以发挥出来,包括表情,这是手机里无论多精彩的表情包都不能代替的。
朋友圈的鸡汤文里,我读过这样的句子,说“人啊,能聚就聚吧,人生苦短”之类。想想也是,蓦然回首已半百,还有多少日子可相聚!在不经意的某次聚会中,发现竟然就少了一人,某次又少了一人,大家不禁唏嘘,默然相对。
聚会,以聚会友,形式和内容也随时代变迁而不同。以前有清谈,有比试文笔武功,有饮酒作乐等,现在有品茶喝咖啡,有K歌跳舞,高档的有高尔夫和肉欲消费等等。比比就能知道,聚会中人等情趣之高低,品行操守之差别。刚刚在媒体上看一节目,那是一个团体的活动,是校友会,他们都是清华人,平均年龄72.3岁,最高者年近90岁。他们是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建设者,是航天、制造、学术等各领域的翘楚,他们退休后聚在一起,用歌声作为纽带,互相砥砺精神,互相取暖。在央视“出彩中国人”的舞台上,一曲《我爱你,中国》震撼全场,使主持人泪流满面,出语哽咽。我在看时一度让眼泪肆意流淌,心潮久不能静。窃以为,这样的聚会,这样的活动,堪称聚会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