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原文解读:
孔子说:“夷狄有君主而不讲礼节,还不如中原之地的没有君主而讲礼节。”
个人感悟:
孔子通过与“夷狄”的比较,阐述了“礼乐”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在他的思想中,“礼乐”代表的是文化制度,是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典章制度。在他看来,“夷狄,之族都是一些没有文化的人,不懂得礼仪。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很难长久生存的,更不值得赞许。
在本章中,孔子再次强调了“礼乐”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以及弱化礼乐会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在他看来,一个不讲“礼”的国家和社会,是无法正常运转的。同时,作为现代人,大家也要多进行反思,我们一直声称自己为华夏子民,为礼仪之邦,可是究竟还有多少人真正地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呢?
倘若我们失去了这些文化的传承,我们的民族还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吗?还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马上就是大年三十了,这是中国千年以来的传统节日,可是大家是不是觉得“年味”己经有所不同了呢?
咱们很多古老的年节礼仪和文化艺术仿佛正在逐步走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了?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原文解读:
在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资格祭祀名山大川。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季氏的手下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
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个人感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你的到手也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