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每一次听“樊登读书会”,都能感受到思潮的涌动?
为什么听完樊登老师讲书之后,你会迸发出很多灵感,产生一些奇思妙想?
为什么你听樊登老师讲一本书,听过几遍之后发现,每一遍听,都有不一样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樊登老师讲书的奥秘。
他,授课风格睿智幽默、旁征博引、互动性强。
他,善于将传统文化与西方最新理论相互印证,“明心见性直指人心”。
他,在对海尔中高层管理者进行的为期一年的领导力培训过程中,课堂评价接近满分,课后学员的行为改变度达到75%的奇迹比例。
他,就是樊登读书会发起人,前央视主持人、倡导“全民阅读”的先行者——樊登。
“我其实不太想讲这本书,因为它真的太学术化了。不过随着读书会的不断深入,我发现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工具层面,我们也需要讲一些深入的书,让大家了解原理。”
——讲《思考,快与慢》一书
”这本书出版的年头也很长了,我过去读过,但是没有这么深刻的感触,但是当我把樊登读书会从小到大做出来了以后,这次再重新读这本书,我发现,真的特别棒,这本书里面所有的案例和方法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讲《精益创业》一书
发现了吗?樊登老师喜欢用转折的方式来开场,这样既能引发听者的好奇心,又强调了书与众不同的价值。
故事丰富、模仿到位、有带入感
樊登老师讲书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是,樊登老师很会讲故事。
而且,他会花很多的精力去描述故事中的细节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甚至会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说话方式和语气语调,这样讲故事就很容易让人有带入感。
比如,讲《瞬变》一书的时候,讲到“固定型心态”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为了帮助听者理解,樊登老师就讲了一个他自己在出租车上,和出租车司机对话的故事。
他问出租车司机为什么不用打车软件,出租车司机竟然说:“哪有那么容易?下个软件就给你派单?这都是要靠关系的!”
就这样一个让大家觉得大跌眼镜的奇特观点,很精妙的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固定型心态”。
比如,讲《思考,快与慢》一书时,讲丹尼尔·卡尼曼小时候,被一个德国人送回家的故事,把小丹尼尔·卡尼曼当时的恐惧、惊讶、困惑的心理变迁过程描述得非常生动。
你在听他讲的时候,几乎能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小丹尼尔·卡尼曼当时的内心感受。
善于激发好奇心、增加趣味性
“我们过去会认为,创新者应该都是很果断的人吧?研究结果不是,创新者经常是磨磨蹭蹭的人,创新者经常是那些有拖延症的人。
我们都认为创新就应该义无反顾,下定决心,研究表明,创新者经常是脚踩两只船的人,创新者会一边做着一份稳定的工作,一边在外面慢慢的搞创新。”
——讲《离经叛道》一书
把书中的内容加工、转化、升级
樊登老师习惯于把原书中的知识点嚼烂之后,结合现实中的各种场景,加工转化为更实用的案例,书中的知识点则灵活的穿插在其中。
在讲《关键对话》这本经典书籍的时候,我注意到,樊登老师引用的来自原书中的案例不超过三个,其他案例都是来自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的,中间还引用了《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中的谈判场景作为案例。
我猜想,樊登老师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关键对话》原书中的案例一方面比较冗长,一方面更符合国外的文化和基调,跟我们平常的工作生活相隔得有点远,不太接地气。
所以樊登老师尽可能多的例举与我们生活关联度更大的案例,比如怎么样跟孩子相处,怎么样跟同事相处,怎么样跟另一半相处,灵活的运用书中的方法和技巧,给到我们在各种场景下的应对方案。
尤其是讲怎么样跟老板提加薪的时候,还以身示范的用“综合陈述法”和“对比说明法“,给了听者一个可以参考的话术,这样对于听者来说,更容易引发兴趣,实用性也更强。
善于在讲书时和听者拉近距离,建立共情
讲《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这本书的时候,樊登老师一开始就说:
“我是很早以前买过这本书的,自己看来看去,经常看到一半就停下来了,因为一直没有特别觉得自己需要谈判的时候。结果前两天因为租的学区房涨房租的事儿,我和房东进行了一次谈判,我觉得我的谈判能力真的太差了。”
接下来就详细描述了他和房东谈判的过程,然后开始了他的反思:我只是一味的引导对方按照我的想法去考虑这件事情,我一味的强调他更换住户的成本,以及我们长期在这里居住的好处……
我讲的是很有道理,但是,我没有把“赢“的感觉留给对方。
这个反思在听者看来,会觉得特别的真实和诚恳,因为听者可能也有过在谈判中犯下这种错误的时候。
所以一方面,会让大家感觉,樊登老师是一个很亲切很有温度的老师,而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样子,距离拉近了,也增添了信任度。
另一方面,有过类似这种谈判经历的听者,就很想听樊登老师继续讲下去,怎么样在谈判中给别人带来“赢“的感觉。
边讲边演、鱼龙百变、自然延伸
讲《思考,快与慢》一书时,樊登老师引用了书中的一个案例。
这个案例是,丹尼尔·卡尼曼给以色列空军的飞行教练们讲心理学课程,讲到一个点的时候,被学员反驳,于是通过一个学习活动的设计,让学员理解到了这个知识点。
讲这个案例的时候,樊登老师一会儿扮演丹尼尔·卡尼曼,一会儿扮演那个学员,有声有色,声音更是抑扬顿挫,带有各种感情色彩,仿佛他当时就在现场一样。
虽然他在扮演的过程中,自作主张的给丹尼尔·卡尼曼和那个反驳的学员加了一些台词,但是没关系,因为加了台词之后并不影响本意,而且显得更有趣更真实更生活化。
接下来,樊登老师就这个观点,自然而然延伸到我们小时候被父母批评和指责的一些场景。
大家基本上都经历过类似的这些场景,因此,一方面极大程度的引起了共情,另一方面也相当于在帮大家“伸冤”,在潜意识层面安慰到了小时候那颗受伤的心,从而容易引发你对樊登读书会的认同感。
在日趋浮躁的社会环境下,随着工作、学习、生活等压力的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些创新不够明星凑、万年不改“CP梗”、“不和梗”、“误会梗”的真人秀、喜剧节目似乎成了生活的刚需。人们以此来作为一种解压的方式,在娱乐的包围中贪图一时的快感。可是笑完了,我们感到的却是迷茫和失落。
问题出在哪?泛娱乐化的节目一时刺激了感官的浅层次需要,却没有解决焦虑的根本原因——“精神食粮”的匮乏。
在喧嚣和嘈杂中掌控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读书。这种时代背景下,樊登老师之所以能把一本书中的精华抽取出来,讲得绘声绘色,让你在聆听过程中如痴如醉、洗耳恭听,也源于他丰富的经验和阅历。
毕竟,樊登老师既有电视台的主持经验,又有培训界的讲师经验,还有企业的运作经验,横跨传媒界、学术界和培训界,如此经历,造就了我们看到的博学多才的他。这样一种知识输出倒逼输入的形式,在帮助自身和他人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于文化的热爱和尊崇,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文字的美好和力量。
如果你也想加入樊登读书会,每年一起读50本书,不断的体验思维的升级之旅,不断的超越过去的自己,不断的蜕变成自己理想中的那个模样,那就扫码加入樊登读书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