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6 文/琴音
1
那天,我和二姐去一个朋友家玩。朋友客厅里有一个大鱼缸,鱼缸里就只有一条中等的鱼,大概三指大吧!二姐感慨万千地说,“你看这条鱼多幸福,多自由,这么大的空间都属于它的了,多畅快啊!”
刹那,我心里仿佛感受到了明媚的阳光,灿烂的笑脸,暖暖的风,眼前一片亮,我好像看到了仰着脸绽放中的葵花,旺盛的生命力。
内在拥有,外在呈现。
那同样的一个鱼缸一条鱼,有的人可能就会想了:这么大的鱼缸一条鱼多孤单呀!给它找个伴呗!
二姐内在拥有的是积极,乐观,阳光,暖风,富足,丰盛,自由,幸福,平和……二姐眼前所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内心里捕捉到的感受到的就是自由,温暖,幸福,平和,富足,丰盈的……
我另一个朋友,老公是很厚实敦厚的人,每月工资上交不说,家里的每顿饭还全包了。我们一帮人曾经结群去她家吃过几次饭,朋友老公的厨艺是真心好属于超赞的。可每一次那男人做好饭菜,开饭了,我那朋友就会说:老公,今天的这个菜有点咸了。那个青菜好像不太新鲜哦!这个汤为什么不放香菇呢?这个肉火候过了,肉有点老……我们都听不下去了。朋友注意力在哪?关注点在哪呢?她期待对方是完美的,但焦点和关注点全在对方不完美的部分了。
后来再去朋友家吃饭,竟然惊讶地发现进厨房做菜的厨师换人了,换成了我那朋友了。我好奇地溜进厨房八卦这其中的奥秘,朋友蔫蔫地说了一句,别提了,no zuo no die!可把我乐憋了。朋友吐槽,前一段时间开始,老公就开始罢工了,总说,“这个菜你来做吧,我总是做成咸菜的,不好吃。今天你做菜吧,这个菜我掌握不了火候,会煮老了……”最后我朋友就成功的自己把自己变成了厨娘。真的不作不死了。
朋友就求我给出出主意。为了她那双手以及那张脸可以慢一点成为黄脸,作为闺蜜我不能“见死不救”啊。于是我与她耳语一番。
那天,我对着客厅里泡茶的男人说,“今天我来了,就想尝你的拿手菜——甜酸排骨。那女人做的我不爱吃,就是怀念你的那个菜。”男人听了就美滋滋地去了厨房把活接过来了。菜出炉了。吃饭的时候,朋友尝了一口,砸吧着嘴巴说,“真的好吃,我都很久每没吃到这么美味的甜酸排骨了,老公你是怎么调味的……为什么你可以做到酸甜可口呢?我就是调不出这种味道来……”朋友老公一脸的满足。
一星期后,朋友成功地把自己变回了那个品尝美食的吃货,以及欣赏家。
2
注意力的方向和焦点产生成果。你的注意力在好的部分就会看到美好的东西。关注好的部分,心里充盈地就是美好富足的部分。
注意力的方向不同产生的成果就不同。
小的时候,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依然不大喜欢去喂鸡,鸡窝里脏,有很多鸡屎,一不小心就踩到了鸡屎。那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常常就指望家里的母鸡下蛋可以改善伙食和增加经济收入。当母鸡“咯咯咯咯咯咯……”叫的时候,父母会很开心地让我赶紧去鸡窝里掏鸡蛋,担心久了鸡蛋就被母鸡吃了。我总会磨蹭地去,因为我压根就不想去到脏兮兮的鸡窝里掏鸡蛋。我就是怕看到鸡屎也担心踩到鸡屎。
其实那会,鸡下的蛋往往都是卖出去以补贴家用的。鸡蛋用于改善伙食,给我们兄妹仨解馋的机会是极少数的。
有一次,鸡又在“咯咯咯咯咯咯……”地叫了。快去捡鸡蛋,老妈一声令下,我只好磨蹭着去鸡窝。睿智地老妈见了我那副样子,又吼了一声,“快去捡蛋,捡了蛋,今天我们吃蒸水蛋。”我一听,眼前一亮,那一大碗黄澄澄的嫩嫩的香香的美味的蒸水蛋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了。我舔舔舌头,火速钻进鸡窝里去掏鸡蛋了,压根就忘记了我是光脚丫子的……
鸡会下蛋,也会拉屎。你选择鸡蛋,就会忽略鸡屎。你脑海里充斥的是鸡屎,关注的是鸡屎,你看到的就是鸡屎,脏兮兮的部分,而鸡蛋就看不到了。
3
师范的同学A君在微信跟我吐槽:婆媳关系难处,公公婆婆帮着带孩子吧,原本就减轻了很多的压力,可是慢慢地发现矛盾也来了,并且日益严重起来。
白天A君小夫妻俩上班,公公婆婆帮衬着带孩子和买菜做饭搞卫生。下班后回家自己带孩子,可是发现5岁的孩子特别的胆小,这不敢做那不敢做的。有一天A君发现了其中的奥秘:5岁的孩子原本处于爱玩爱探索的时期,但爷爷奶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宝贝,不行,不能跑,不要跳,不可以摸,不要乱动,不准大叫大吼,不可以没有礼貌的,不可以挑吃……
朋友认为孩子的天性被打压和控制了。孩子就像一个天线宝宝一样被牵着走。可是跟老人家沟通不了,说不得,一说就生气,一生气就嚷嚷着回老家,还落了一个“嫌弃”和“白眼狼”的罪名。夫妻俩都很犯愁。公婆在,压力小,但孩子的教育也是大事呀。
很多时候想不明白的事,换一个角度你就通了。调整注意力的方向就明朗化了。
比如老一辈人心疼我们年轻人,给我们带孩子,老一辈人的注意力和焦点更多的会放在孙子是否吃好喝好睡好,以及身体健康,还有孩子的人身安全上。而年轻的父母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精神,心灵,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孩子人格的塑造上,孩子的个性培养……那这样一来,因为彼此的注意力不同,教育理念就会容易产生分歧和冲突了。如果我们小年轻和老人家都明白都了解这点,彼此都去调整注意力的方向和焦点,换一个角度问题,那冲突就可以化解了。不是吗?
诚然,在所有的关系中,也是一样的。比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同事关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