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肉很好吃的,你吃看看”孩子他爹诚恳的请大娃吃肉。见大娃抬头瞄着盘里的肉,但没有要动筷的意思,孩子他爹又说“妈妈做的肉都很好吃,你知道为什么吗”,勾起大娃的好奇心,孩子他爹紧随话题“因为妈妈得到了一个老人的真传”。
这个老人就是我的奶奶,她做的很多的饭菜,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比如豆干,豇豆,酱瓜,空心菜,木耳豆腐瘦肉汤等等。我读高中时,节假日或寒暑假回家,奶奶经常会提前去菜市场买新鲜的带鱼或小鱼来做成鱼干,装进透明的小罐子里给我带去学校。孩子他爹说的是瘦肉的做法,我学我奶奶的,谈不上秘笈,就是加一点点盐巴,抓地瓜粉,多抓几次,肉比较嫩,也容易入味。同样的做法,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味道不一定相同,但是只要用心,吃的人一定是能够感受到的。
2/
转角创意:父母为了养育我们五兄妹,三餐都是绞尽脑汁,变着花样的做饭菜。有一天,父亲很苦恼,做什么汤呢,正在发愁的时候,父亲盯着刚择完叶子的空心菜梗,一下子,点子来了,就用空心菜梗做汤,父亲把空心次梗切成了整齐的段,配什么东西煮我不记得了,但是父亲就地取材的创意,着实让我开了眼界。说生活枯燥,是否因为少了对生活的观察力。充分调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创意也许会源源不断。
习惯养成:小时候的我,不爱吃青菜,一见碗里有绿色,就倒退一百步,不肯动筷,动筷了,也是将绿色全部剔除。为此,也挨了母亲不少训。母亲慈爱且有力量,后来,我不再讨厌吃菜,有时不吃菜,倒还觉得营养不够了。母亲先是从煮咸饭开始,慢慢灌输蔬菜的营养常识。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是,苦瓜闷三层肉。一开始,我也是很害怕吃苦瓜的,连尝一口都不愿意。后来,母亲还是不放弃,每有煮苦瓜,就跟我说吃苦瓜的好处,清热解毒,吃了不容易长痘。我一听,不容易长痘,动心了,也动筷了,才发现,原来苦瓜闷肉配饭这么好吃。苦瓜是母亲亲手种的,这也是想尝试的原因之一,之后吃西红柿,吃苹果,吃芥菜等的习惯都是母亲慢慢灌输的。很多事情,都是从0到1,是否愿意突破这个0,外力很重要,但是内力也重要,如果内力不开,再强大的外力也是徒劳。
江湖救急:最近做了煎蛋卷、蒸了包子、馒头和花卷,感叹面粉的强大,搬出了藏在橱柜N年的不见天日的蒸锅。蒸完面粉类的,想起肉类的,怎么能改变娃不吃菜的习惯,盯着蒸锅几秒钟,突然,一个人一道菜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粉蒸肉』。我曾经的一位合租舍友,福建龙岩人。合租时,她常做粉蒸肉,肉泥伴蒜泥,下铺一层豆腐,下锅蒸,好吃又下饭。于是我出手出脚了,买来了前腿肉,剁成泥,加南瓜泥,花菜泥,盐巴,酱油,地瓜粉搅拌,然后入锅蒸,忘买豆腐了,不然可以在肉泥下铺一层豆腐,吸油的同时,也让豆腐吸收肉香肉味,一样下饭。蒸出来的味道,还不错。经验是,下次可以铺豆腐,如果肉泥太干,可以加一点点水搅拌,反正水也会成汤汁,给娃拌饭挺好。别人从你的生命里经过,你到过别人的生命里。当岁月像流星般划过,还有回忆,而且是无价的,这些回忆依然会对你当下或未来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贵人相助』乍一听感觉有点像在算命。但是,当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历一定事情之后,回头再看、再想,才发现:在我们的生命中的确有这样使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等发生“质变或者跃变”的人,这些人都是我们的“贵人”。他(她)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亲有疏。他(她)们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改变了我们生命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