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理论运用到自己身上,提高自己。在这里给她找个“家”,是出于对待商品的熟悉的考核,对于商品搭配的考核。要做好销售,这真的很重要。
分享两个案例。案例一:一对母女,给孩子来买过年的衣服。这是我们家的老顾客,有消费能力。可是对于我们同样也是一种考验,因为要求特别苛刻,她家宝贝身材很好,比较高,还不能穿个性一点的衣服。妈妈说先选裤子,我给给她推荐了几款,顺便给她搭了件卫衣。宝贝在试穿的过程中,我和她妈妈沟通,因为我发现宝贝妈妈起决定性作用,我们沟通的很开心,针对她的要求我很用心的去给宝贝找衣服。当然宝贝穿上很好看,可担心学校不允许,针对卖场筛选,我又给她搭配。从卫衣,裤子,裙子,毛衣,让她去做选择。里面搭好了,外面又给她搭了一件外套。母女在我们家购物很开心,你们的服务真好,要不我不会在你这里买这么多。
案例二分享:同样也是一对母女,妈妈要给孩子买过年的衣服。她们看好我们家的红卫衣要试穿,我看到时,心里想,孩子肯定穿不了,码太大了,孩子小撑不起来。因为我们家很少有小孩子的衣服。怎么办?放弃选择其他有潜力的顾客。我当时是这样做的。“亲,这款衣服孩子穿太大了,我去给孩子选款适合她的卫衣,您稍等一下。”因为我们家今年春款卫衣衣服比较短,我想这样的衣服小孩子应该可以穿,我给宝贝选了一款粉红色的卫衣。宝贝穿上大小还可以,袖子有点长。我说:“宝贝现在这个年龄选衣服很尴尬,孩子的太小,成人的太大。这款卫衣其实是成人的小码,身长有点偏短,比较适合宝贝穿,袖子长一点,还可以多穿两年,颜色也比较提肤色,挺适合她的。”看到我的工作态度,顾客非常认可,说买了这么多年的衣服,没有碰到这样的服务员。心情很好,虽然感觉价位有点高,还是给宝贝买了。
销售是从一点点小事做起来的,从你对商品的熟悉度的,从你对对顾客的认真度,从你对顾客的真诚度,我们的销售不仅仅是买商品,是给商品找个“家”。让大家变的快乐起来,商品就是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