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一个群里看见有人讨论关于时间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众说纷纭。
普遍都是上班族,除却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讨论的重点无非是剩余的八小时。
尽管八小时说长很长,可并没有完全整块的八小时,它们都只是零碎的八小时。
我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大家的讨论。有人说除去上班睡觉时间,她每天都会抽时间写作,看书、跑步、画画、学英语、练吉他。
哇塞,一天竟然可以做这么多事情?这应该是那个群里每天必做项目最多的一个人。其他人尽管没有坚持这么多,但也几乎每天都会坚持做其中的三四项。
看着他们列出的这些每日必做项,我彻底傻眼了。一天真的能做这么多事情吗?为什么我感觉自己一天只能做一件事?
我每天早上如果起得早,会看会书,接着,吃早餐,上班。
至于我能否早起,问题真的不在我,全在我旁边的同事。
如果她晚上不打呼噜,我睡眠质量好,那早起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她打呼噜吵得我晚上睡不好,那早上即使醒了我也不想起床,会继续睡。
并不是我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之前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闹钟的驱使下勉强早起,那一整天眼睛都会特别疼,而且眼睛里会布满血丝,看一会电脑就难受到不行。隔几分钟就要摘掉眼镜揉揉眼睛,那感觉特别酸爽,经历过的人都知道。
因此我并没有特别规定每天的起床时间。一切都顺其自然,据当日的睡眠情况而定。
午休时间,以前只有一个小时,最近调整了工作时间,变为一个半小时。
吃完午饭,会先上楼洗衣服。洗完衣服以后差不多过了近一个小时,剩余半小时会趴在桌上小憩一会。
没有衣服洗的时候,会坐在座位上刷刷简书。当然并没有东一下西一下漫无目的的点来点去,而是重点看看自己喜欢的作者的文章。偶尔感到自己写不下去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也会看看“谈写作”专题。
最后当然也会留半小时左右,让眼睛休息一会。
晚上六点下班,下班以后时间都由自己安排。如果决定写东西,那必然是要写到十点左右;如果选择看书,那剩下的时间也会一直看书。
吃完饭稍作休息,从七点开始算起,七点到十点,看着是有3个小时。可我似乎还是只能做一件事。为什么别人一天可以做那么多事呢,难道是我效率太低?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写一篇完整的质量不怎么样的东西就是要那么长时间,偶尔还会写到十点半。
当然我承认自己自制力不好,很容易被周围的人和事打断。有时候写到一半客户发来信息,我必须赶紧回复。有时候突然卡壳,也会忍不住拿起手机随意翻翻,几分钟之后放下手机再继续写,这也是常有的事。
如果确定某天不码字,只看书,那也是会耗到十点左右,除掉我倒茶喝水开关门以及一些被打断的时间,就算2.5小时,一个星期我按4天算,那一共是10小时。虽然我并没有计算过自己看一本书需要多长时间,不过一星期应该是看不完的。这又让我怀疑自己效率低了。
我忍不住有些好奇那些小伙伴是如何做到一天之内能做那么多事的。她们跟我说都是利用碎片时间。每次十分钟,六次就是一个小时,她们就是利用了这些不起眼的时间。
的确,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时间总是被打碎。这样几分钟的碎片时间应该会在一天中反复出现,每次我都是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刷朋友圈或者浏览各微信群内的信息,即使我很少在群里参与讨论,却也总是害怕错过别人的任何一条信息。
原来毫不起眼的几分钟,只要你善于利用,积少成多,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她们会在跑步的时候构思写作思路,会在赶着去上吉他课的地铁上,听喜马拉雅,会在饭后散步的时候,背单词练听力。
时间竟是这样拼凑并且利用起来的。听了我的情况,她们也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
比如她们建议我洗衣服的时候,可以带着蓝牙耳机,听听有声节目;码字的时候可以事先规定自己必须在两小时内完成一篇文章,不计较好坏与否;偶尔空闲的几分钟也不要浪费,可以在手机的APP上学习几个英文句子。
原来只要我稍加利用,我的一天也可以做那么多事呢!
都说下班后的生活决定了你能走多远。当大家都在拼命挤时间学习的时候,你却在无形中浪费了那么多的碎片时间,却还一直在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学习。而这一切都源于你不会管理时间,不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这也正是你与大神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症结。
愿你我都能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学会利用零碎时间来填补内心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