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要避开哪些坑。哪些书不适合写拆书稿?大家知道,拆书稿的基本要求是提炼三个要点。要点即观点。观点文的逻辑要求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当然“完全穷尽”实际上是无法完全做到的,但我们要尽量求全,把书中最精髓,最有价值的内容呈现给用户。
什么是最精髓最有用的内容,这个必须是从用户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写的是用户需要的内容,用户能产生获得感的内容。而不是自己认为有用,写拆书稿必须要有产品思维,生产用户需要的,而不是自嗨。
所以选书的时候还考虑受众。这篇拆书稿的用户是什么群体。更要考虑平台的调性,平台是需要流量的,没人听,或者用户群体太少的稿件,平台是不会考虑收的。
以下几类书籍,如果有学员选择,请大家注意下。
1、篇幅太长的
2、古籍
3、隐喻太多太深的难懂的
4、内容比较散、比较杂的
5、容易涉及时政、宗教的
6、领域过于小众,过于专业的
分别来说下:
1、篇幅太长,比如如《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这一类的宏篇巨著。光读完就要花很多时间,而且这些书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是很难读透的。有很多知识是在书外的。
有小伙伴选《红楼梦》她作业里写了简述了书中几个人物,作业里的意思是想通过人物来写拆书稿。这能写吗?《红楼梦》结构宏大,篇幅长达百万字。《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出色的女性人物十二钗中分正册、副册、又副册也多达36位。这么宏大的一部著作,如何只用三个观点,4500字以内来概括全书?做不到的哈。
如果单写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人物,这不是拆书稿,是书评。所以建议选择其他书籍。
2、古籍 比如:《论语》《孙子兵法》。原因不用说哈,这些文言文的古籍光读懂就需要很多时间。跟课程里主编讲的《史记》一样,不能写拆书稿。
3、隐喻太多,太深奥难懂的:比如奥威尔的《动物农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托尔金的《魔戒》这类书。其实很多诺奖作品就是比较难懂的,隐喻太多,比如《动物农场》涉及到欧洲历史、政治等很多方面的内容。
还有人选《射雕英雄传》,一是武侠小说类,不容易提炼三个要点(观点),不小心就写成了复述,缩写。二是再怎么写也不可能有原著更精彩,对吧?那用户干嘛不直接去读原著、看电视剧呢?为什么要来读你的拆书稿?
4、内容比较散、比较杂的一些内容较杂的散文集,名家散文。这个要说明下,虽然主编在课程里提到过,现代散文应该说还算是比较好写拆书稿的。但散文集是一篇一篇独立的,几乎没有什么关系的文章组成的集子,但对于新手写作者来说,提炼要点会有较大的难度,所以没把握不要轻易去拆。
5、容易涉及时政、宗教、玄学的:比如书单中的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原因很简单:涉及时政,太敏感,平台不会收这种书稿的。另外宗教、玄学的,也不用说,平台不会收的,这一类都劝退哈。
6、领域过于小众、过于专业的。课程书单100本书中有一本:《罗丹艺术论》也遇到有学员选这本。读此类型的书通常是对艺术感兴趣,喜欢研究艺术的人。但平台要考虑流量,这种类型的拆书稿受众太少,且4500字以内也很难真正讲透。
以上归纳了6类书籍,不适合新手写作者写拆书稿,最后再重点说下小说类
三大版块:核心、三要点、拔高。开篇用广为传播的社会现象或问句引入,这要紧扣书的核心内容。核心主题要突出不要面面俱到,要深入浅出,不要看上去只是一堆的“心理学概念”,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三要点总结出小标题,作者简化可缩化。每小节要有拔高和过渡。
三要点:每个要点的第一句话,是本段主要内容,采用总分结构,介绍内容,结尾对该内容在总结升华一下,单节采用总分总结构。同时三段之间要有过渡连接,不可生涩跳跃。全文核心思想明确,核心思想总结是开篇点题,介绍完内容后再升华拔高。
一开篇用相关熟悉的内容引出本书,二本书和本书作者简介,三本书内容三段讲解,单段采用首句概括,叙述,拔高总结顺序。四再次升华点题全书核心。
1、了解关于选书常见的问题;
2、解答选择能解决自己问题的书;
3、了解以问题做关键词搜索图书的方法;
4、对拆书所选书的难易程度有基本的评估;
5、从一本书顺藤摸瓜找到一份书单的方法。
21天课程期间选书是为了找到写拆书稿的素材,不过,通过选书,你也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的“倾向性”——你选的书很可能决定着你在未来一段时间写作投稿的主要方向。
比如你最后选定了一本干货书,那么这意味着你希望快速学习、快速拆解新知识;如果你最后选了一本小众偏门的书,那么你可能更注重阅读的感受,也愿意挑战一下别人没有尝试的方向。通过选书,去了解过去不了解的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比如你过去经常读某一类的书,那么可能你平时就比较少接触其他类型的书。
在这个拆书训练营里,你有机会了解一下其他方面的书,包括类别、书名、特点等,这些对你拓宽眼界是有好处的。即便最后你没有选这些书,但了解市面上都有哪些书,对你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是有好处的。
自己给自己开书单:书单一般是自己做的读书计划,比如新一年的阅读书单,其实就是新一年的读书计划。有的人会挑选当年比较热门的书当书单。有的人会从完善知识结构的角度,广泛阅读不同的书。而对于写拆书稿来说,钻研一个门类的书更容易出成绩。所以建议你从一本书入手,找到这个类别或这个学科的其他书,组成一个书单,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读完这些书。类似的内容可以融会贯通,这对于短期内理解某一个领域的知识非常有帮助。
阅读和写稿的关系:有的人只会因为特定的目的而阅读,比如因为要写拆书稿突击读完一本书。这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所有的阅读都是“工作阅读”,可能阅读的范围比较窄。建议平时多涉猎一些门类,多接触不同类型书,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这样的话,以后写拆书稿,可以旁征博引,文章会更有内涵。
自己有兴趣的书和适合写拆书稿的书并不矛盾。因为拆书稿写出来也是要给别人看(听)的,如果你对这本书没兴趣,可能也很难调动别人对这本书的兴趣。反过来说,拆书稿里的书一般是符合大多数人口味的热门书,你有兴趣的书很可能跟拆书稿平台上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一致的。
有的小伙伴选择小众的书,要看这个小众是哪种类型的小众,也就是你对小众的定义。比如有的人喜欢国学,你觉得这个是小众领域吗?有的人喜欢西方政治学,你觉得这是个小众领域吗?这两个领域都属于课程中提到的“入门的学科知识”板块,都不算小众。这两个领域的入门书在拆书稿平台上都很受欢迎。
但如果你喜欢的是“塞尔维亚民间艺术”“乌克兰武器装备发展沿革”这些书,那的确是比较小众,这些话题关注的人比较少,也不太适合出现在面向大众的拆书平台。
找到一本书写拆书稿是容易的,但是学会选书的方法可以让你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一直受益。
特别是以后自己独立写拆书稿的时候,平台方可能只是给你一个方向,比如“写大健康的拆书稿”,这时候,知道如何去找书、选书就显得特别重要。
有的小伙伴选书的时候,觉得选经典总没错吧,大家都公认的好书,不是最适合写拆书稿吗?各个领域的经典书应该成为我们优先阅读的书。不过这并不意味它们适合写成拆书稿。
首先,所谓的经典并不一定适合现在的你。举个例子,商务印书馆有一套书叫《汉译世界名著》,里面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等等很多方面的经典著作,但是坦白讲,以普通人的阅读水平,大家看这个书很吃力。其次,很多人会觉得这些书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了,不能解决大家的现实问题,即便看完了,也很难写出拆书稿。
还有的小伙伴选了一本散文集,不知道怎么写拆书稿?先别着急,我们这几节课讲的都是选书,选书之后是读书,你应该沉下心来先把书读完。至于写拆书稿的方法,包括你关注的散文书拆书稿的写法,后面的课程都会讲到。
另外,如果你很着急想知道散文拆书稿写作的方法,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去拆书平台,比如有书App,搜一下已有的散文拆书稿,比如《我们仨》《傅雷家书》《致女儿书》等等,这都是散文书的拆书稿。
有些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就是因为他故事后面有写作的时代背景,大环境,和作者的特殊经历,赋予了著作重要意义。这在《老人与海》里面表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