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父母都很疼爱孩子,希望能够给他们幸福的童年。但在育儿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困扰。父母可能会说:“我并不想对孩子大吼大叫,但他们就是惹到我了,我很生气,完全没办法控制自己。”有时候对孩子做出某些凶恶的行为,连父母们自己都没有想到。
我们经常也会在媒体的报道上看到,情绪失控的父母毒打孩子,做出不可理喻的极端行为,为此感到不可思议。父母们怎么会这样?他们为什么会情绪失控?真是孩子的行为让他们情绪失控吗?如何从失控的情绪中恢复呢?
来看一个情景案例:
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正在写作业,妈妈在旁边辅导功课。孩子好不容易把作业写完了,妈妈觉得字写得歪歪扭扭,要求擦掉重写。孩子不开心,妈妈用各种哄骗手段,仍然没有达到目的,孩子不但不配合还大哭起来。妈妈很生气,开始数落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听话等。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妈妈的火气也越来越大,对孩子大声责骂:“不许哭,不听话的孩子是坏孩子。”
这个妈妈的反应,看似因为孩子不肯重写作业引发的,其实是来自她自身的问题。可能是她要求孩子重写作业被拒绝,进而关联到一件过去遗留下来的事情,那件事情对她的影响非常得大。小时候她的母亲可能没有能力满足她的需求。她没有得到母亲的关爱,反倒因为要照顾母亲的情绪而放弃自己的需求。而现在她被激怒了,觉得孩子在针对她,反抗她。这种被拒绝的感受在她心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变成了愤怒,从而进入失控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当忍耐的极限受到孩子的挑战时,当安慰难过的子女时,当处于哄睡等分离状况中时,父母就非常容易被激怒从而进入失控状态。在失控的过程中,当事人情绪激烈,行为冲动,反应僵硬重复,并且缺乏自省能力,不考虑他人的看法。
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DanielJ在人际脑神经科学中指出:失控状态由四个阶段构成:触发,过渡,浸没和恢复。
触发是指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或事件产生的作用。
过度是指在进入失控状态前濒临极限的感受,它可能是突如其来的,也可能是循序渐进的。
浸没是指当事人被郁闷或失控等强烈情绪控制,困于失控状态之中。在失控状态中,大脑灵活思考的技能停止工作。
因此寻求从失控状态中恢复的方法,成为亲子关系中的重大挑战。
如何摆脱失控状态?
一.了解我们的身体感受,是理解失控行为的第一步。比如感知在愤怒时肌肉僵硬,呼吸急促;在恐惧的时候有逃跑的冲动或是觉得肢体麻木无法动弹;在羞耻的时候感到面部发烧,胸口一紧等。
二.学习一些关于大脑的知识,了解它的构成以及相关功能,使人从自我审判转变为自我接受。帮助你更好地接纳自己的失控状态。
三.进行自我反省,事后问自己:我为什么会那样做?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有好处呢?这类问题帮助你进一步培养自省能力。
四.写日记,把令你失控事件的起因,过程,身体反应以及你的所思所悟记下来。
五.寻找一个倾诉对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是最好的),可以从一个能够支持你的可靠的成人通信或对话做起。
写在最后:
1.要对失控状态及其与过往的经历有所了解。要解决遗留问题,就要回顾一些未完结的事件,思考它对你的人生,你的人际关系以及你所作的选择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不要指责自己。对自己有耐心,尊重你的感受和情绪,给出时间让自己成长。
给自己的积极心理暗示:
你是最棒的
你很爱学习,乐于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你很有天赋和创意,能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