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那么多知识对自己有用吗
知识付费的时代,似乎每个带有知识焦虑和时代焦虑性的人都在各种全攻略学习。不学习害怕落后于人,害怕赶不上时代。同时也通过学习表示自己很努力,很勤奋。用学习来塞满自己的时间,无闲暇功夫焦虑,生活才有充实感。
感觉自己学习了,比别人努力了,想象中理所当然就会变得高大上。其实未必,学习的动力、目的、方法都决定了学习的果效。柳比歇夫驰心旁骛是为更加挖掘证实他生物学的理论和研究,迷恋于那种探索的思维,他是有目的的,更加促使他在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博大精深。
普通人的通学很多时候是自我的一种心理安慰,是自我的一种假象,一种错觉促使自己盲目的学习。见多识广本是促进自己独特的一面更加触类旁通,枝繁叶茂。而自己在任何一面没有从未进行过深度学习,一味拓展广度,让人感觉总不踏实,打不好的根基起万丈高楼,说不定哪时就会功亏一篑。空洞无衔接时就会忍不住问自己学习这么多,到底对自己有什么用?
你是否也在学习?善于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快速学习、报班学习、碎片时间学习等等,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方面快要把自己逼成人精。那么,你是为了什么学习呢?学习有目的吗?社会形成各种各样学习的风潮,归根结底还是想急速成功和功利心在作崇,不是真正喜欢学习,是喜欢学习带来的好处。不是为克制自己,是为背后的目的。
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学习,只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某一方面或很多方面比自己出色,机会会留给那些全能型的人才,就赶快盲目的跟风学习,用行动显示自己不甘落后,进行各种付费学习,各种拼,全面进攻广泛涉及不同领域的知识。是的,通过学习使一个人的碎片知识确实增多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那些碎片知识的利用率是不同的,对于学习的初衷和目的不同来说,对碎片知识的利用也是不同的。如何运用碎片化知识,能否自成体系运用自如,还是仅仅停留在各知识点的层面,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炫耀一下以表示自己很有学问,增添一份表面的短暂的自信,对自己来说没有长远的造就。
看一个人学习效果怎样,要看他为人、做事怎样?通过学习不断建立完善自己的三观,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大部分人想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某项技能在某项领域优于他人为他们的目的。一个人把学习当做全部,忽视与社会的关系、人的关系、自身的品德,再学习对自己的提升也是苍白无力的。别学习了一番,在处理自己日常的事情上越来越不尽人意,那就该反思调整了。
学习,使自己形成知识体系,表现在一个人生命散发出的能量,凝聚力量运用自如,这样知识才是相通的,不是对所有人都相通,大部分人是联系不起来的,只是堆积,堆积上面的腐朽以往的。堆积不用就是惰性知识,有用的是我们能用到的活性知识。真正的学习是在实践中,自己的家庭、工作、社会中。抛弃这些,单讲学习知识,收获甚微进步很小。
带着思考,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学习中不断修正方向,是对自己知识的全面武装,并且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
通过学习收集积累信息,加以思考咀嚼,处理运用所搜集到的信息,根据自己有针对性的进行刻意练习,逐渐内化到与自己生命同步生长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不仅仅只是在自己的大脑里占虚拟内存,给自己的思想增加额外的负担。无法运化就成为一种消化不良,消化不良的状态无法使自己营养全面均衡。自然表现出来的也是有落差的。鱼的脑细胞很发达,但能连接相通的很少,所以鱼的记忆力只有几秒钟。但人通过学习,有意训练自己的大脑,形成记忆、训练思维、更重要的是连接运用。先要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根据自己的欠缺,进行有针对性的运用和学习。
富兰克林培养自己的道德准则,采用的是“集中精力一次训练一项,待一种习惯养成后,再去实践另一项。”每日监督自己,自省,把道德要求和行为做对比,持之以恒。
我们没有能力全面进攻,是因为基础太薄弱,没有经过一项扎实有成效的操练。应该着手于最基础的、自己所需要的出发,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种子,开始放慢脚步挖掘深度有目的地学习。不让我们的学习成为形式,避免在忙碌的状态中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