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已近尾声,还记得老板之前提到的搞砸了的项目吗?还没结束呢~
内部申请了专业的项目经理支援,同时意味着走入了正规而又繁琐的流程,需要各个产品团队重新评估,进行规划,下个周可以给出排期吧~
心累之余,老板看了《最后期限》这本书,用一个故事讲述了项目的整个生命过程,以及项目经理在其中需要做的事,趣味性及实战性兼备,值得一读。下面老板分享几个触动比较大的点。
优质管理的四大要素
选择正确的人,为他们分配正确的工作,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帮助团队凝聚起来并保持团队凝聚力。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需要不断的实战踩坑,才能锻炼出一双火眼金睛及两把调动人马的刷子。老板现阶段接触到的产品团队、项目团队,给人的感觉是个人素质占据了能否友好合作的大头,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很难用什么刷子让他真的动起来,可能只有军令状之类的强硬措施吧,而实际上,这种东西取决于领导的态度。有责任心的队友,可以积极主动得推进工作进行,没有责任心的,需要外界不断不断得PUSH,老板很怀疑这类人是怎样存活于职场的,可实际上这样的人也不少,其中玄机还没参透~~
至于保持积极性、帮助团队凝聚起来并保持凝聚力,老板很同意书中所说,让团队在一个地方工作,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高优先级项目,会进行封闭开发的原因,大家凑在一起工作,沟通成本大大降低,而这往往是项目进行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成本所在。
项目社会学
愤怒=害怕
在工作过程中,感到生气、愤怒的时候可能不在少数,除了那些人情政治,工作中他人的失误通常不会让人感到愤怒,给自己带来了真正的麻烦时才会感觉愤怒。比如因为队友的失误,可能要重新做一遍已经做过的事,此时所谓愤怒值可能会比较低,而当队友做了一件事,触碰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不愤怒才怪,毕竟害怕被抢饭碗啊。
领导们如果经常愤怒,也是因为对坏结果的担忧,不过总通过愤怒来排解担忧,可是不太妙的哦~
安全和变化
除非感到安全,否则人们就不愿意去迎接变化。
项目进行过程中,变化可以说是必然的,此时往往需要领导们对调整进行拍板,下面的人才敢动作,因为此时人们感觉安全了,一旦出事了,只要不是个人失误造成,那么责任在拍板人。
扯皮为什么会存在于工作过程中,无非是人们还没有获得安全感,要进行不断地扯皮,为自己谋求安全的位置,然后才敢行动。
过程和过程改进
标准过程的危险在于让人们可能失去重要的走捷径的机会,对于人员超标的项目,标准流程让大家都有事可干。
老板以前在创业公司待过,确实做什么事都非常得迅速,队友们也可以快速响应,而现在,流程很多响应很慢。
这不是哪个公司的问题,只是因为创业公司一般规模比较小,人员项目都少,而大公司规模庞大,项目繁多,人员也非常密集。可是,如果仔细盘点,大公司里人员超标的现象应该真的很严重吧,老板有时候会感到,明明不需要那么多人参与的事,可偏偏一层一层就能有那么多人参与,大家还都很忙的样子,说句玩笑话,感谢人员超标的项目的存在,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
压力的效果
压力之下,人们无法更快地思考;增加加班时间,只会降低生产力。
先说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不无道理,但压力超纲后,人们往往倾向于机械得、盲目得、着急忙慌得、一个字就是干。说好听是小步快跑不断试错,说白了就是懒得思考、害怕思考而只想行动。
在做一件事前,一定要想清楚了,不是说要长篇大论事无巨细,而是有目标有节奏得进行。在压力面前,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作为项目经理,给队友压力是必要的,但量要控制住。
至于加班这件事,在所难免,但扪心自问,白天干嘛去了?真的是在高效工作吗?定期盘点一下项目的人力资源及工作量,消除那些装模作样的加班现象。
冲突
记住:我们是站在同一边的,跟我们对立的,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这句话真的是解决冲突的绝佳开场白,不管虚不虚,听起来好听呀,对缓解紧张气氛、拉近与对方的距离有良好的效果。
对于项目里的冲突,首先不能逃避,出现了就赶紧解决。其次谈判困难调解容易,两方剑拔弩张之时,来个第三方从中协调或许会有良好的效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更好的解决办法或许就能在调解中显现。
写在最后
《最后期限》里直面了项目进行过程中除了那些文字工作之外,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以及项目的科学规划,关于用建模的方式预估项目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部分,也非常干货。
还是那句话,将理论用于实践,然后反过去迭代理论,形成闭环,才能不断成长。(没错这句话是老板我说的:))
减少踩坑次数,干巴爹!
附:《最后期限》要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