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不归路,濒临枯竭的亡灵。
失去的已风逝,迎来新生的未来。
或许,一切的挣扎都不会有所用地,然而,所有的奋斗都会存在着永远的印迹。“试着去眺望远方吧!”一位长者曾经这样对我们说过。一切的迷茫和空虚的行为都要是毫无意义的存在。虽然它存在着,但是其早已死去——这是一句多么熟悉的话语啊!它早在几百年甚至更早的年代以前便已出现,这说明了什么呢!
广阔的大地,何处才是我的归所呢?我曾经常这样追问自己,然而得到的往往是模棱两可的回答,令人有些为难为何当初会问了。迷茫中的追寻似乎想要摸索出一条前往光明的道路,然而迷茫本身便成了始发点的错误,终点的可悲性便是能够推测的末路了。前进的方向眼看就所剩无几了,为什么会到达这个地步了呢?自我的追问始终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摸索仍在继续……
呵呵!~~很是无奈啊……长辈们曾经走过的道路如今又有了后继者!“那么我们当初走过的那些曲折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位老师在某节课上与我们讲到这类问题时曾这样叹息道。是啊,已经通过长期认证被认为是错误的并且本可以完全避免的错误是不该再有后继者的。但是,对于这些善意长者的告诫,作为年青一代的我们是很少有人会在意的。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古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他的情况却是与之大有不同的。据他的学生柏拉图在《理想国》的的记述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苏(苏格拉底):塞弗拉君。依余一人而论。余诚乐与高年人纵谭。盖余素视高年人为已尝历绝远路程之旅行家。而此路程或亦为余将来所必至。故余对于过来人。深愿一询此程途之难易险夷。今年已届诗人所谓“老年之阶”。余所愿相质正者。即人之一生果至老而更难乎。抑汝别有所以告余者。(摘入自【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吴献书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3月第1版-第3页)
冬天长成的羽毛,到了春天便成了能够飞翔的翅膀。艾萨克·牛顿曾这样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笛卡尔)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春天的生气或许就在于季节更替就有继承延续性的缘故吧,当然人类的演变亦是如此。过去的经验对于现在的自己也是一种伟大的财富啊。有人这样说过:“如果没有过去的我,现在的自己也没有办法凭空诞生的。”这个对于未来的自己也同样适用!宗教中说的人生路线是在一开始就定好的或许说的就是这个吧!人生对于我们这些不存在于幻想世界的人们来说就只有一次……是的!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