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每天都做,也就成了哲学。
与萨默赛特·毛姆的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不谋而合。这也成就了村上春树先生的跑步哲学。
我看书属于比较实诚的类型,遇到自己喜欢的书、喜欢的作家都是从书封、书腰到封底一字不落的浏览完毕,可能对文字有偏好的人骨子里都有一种不放过与自己产生碰撞的任何信息的潜意识。
看这本书期间有出差,所以断断续续和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穿插着看,大概用了2天的时间。看罢放下书,闭上眼睛沉思,这本书留给我最大的触觉,也许就是:由长距离赛跑培养和塑造出来的村上春树的跑者蓝调与一个不写成文字就无法顺利思考的人,想找寻自己跑步的意义。
这本书里涵盖从1982 年秋,开始职业作家生涯,随即开始长跑。近 30 年的时间里,六次长跑、一次铁人三项以及自己如何成为一名跑步小说家的心路历程。与其说这是村上春树先生第一次书写“自己”的书,我反而觉得,每一个作家,笔下的作品都是自己思想的缩影,无一不是在书写自己。
大体可以将着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谈跑步,第二部分是谈写作。
关于跑步的内容概括一下就是:不断的建立目标、突破自己,如此的反复。文内有多处心里描写
例如:
跑着跑着,身体各个部位逐一开始疼痛。先是右腿疼了一番,然后移到右膝,再转移到左大腿......就这样,浑身的部位轮番上阵,高声倾诉各自的痛楚,连声悲鸣,警告连连。我不是人,是一架纯粹的机器,所以什么也无须感觉,唯有向前奔跑。我这样告诫自己,几乎一心一意地想着这几句话,坚持了下来。
痛苦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我想对于村上春树先生而言,他主动选择的磨难大概就是跑步了,所以如果你是一个跑者,看这本书时的冲击可能要远比作为一个观者要来的刺激。看着他对于自己痛楚的描写是不是似乎想起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村上春树先生在这本谈跑步的书里也谈了很多关于写作的事情。
比如书中谈到“人是如何成为跑步小说家的” 这应为是每一位对写作者非常感兴趣的内容。
“其要领与写作长篇小说一般无二。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决地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
欧内斯特·海明威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对于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
海明威确实说过类似的话,不过好像是这句:“最好的办法总是在你感觉良好或者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时候打住。别去考虑它,或者担心它,直到你第二天又继续。这样的话你的潜意识就会一直起作用。如果你每天都这么干的话,你永远也不会卡壳。”
在第四章谈到了作为小说家最为重要的资质。
他提到了三点: 1、才华 2、专注 3、耐力
关于才华,村上春树先生其实谦虚了。他说,像舒伯特、莫扎特那样才华横溢的流星一般的艺术家,对我们大多数人不具备参考价值。可是村上春树先生大概不属于“我们”吧。
大学毕业就和妻子开了间酒吧,之后突然决定写小说,于是白天经营酒店,逮着空隙就写两笔,深更半夜打烊之后,再回到家里,坐在厨房的餐桌前继续写,一直写到昏昏欲睡。事实上,村上的前两本小说,就是这么来的,《且听风吟》投稿后连复印件都没留即便如此,依然得了新人奖。
村上春树先生创作小说二十余年,还从没遇到过才华枯竭的尴尬境况。他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想写小说却写不出,我还一次也没碰到这样的事。有时我自己不去写,但没有过写不了的情况。写小说是艰苦而严苛的工作,但我没有因写不出而苦恼的情况。”这个才是真正的村上春树。
关于第二点集中力。村上春树先生谈到:“我每天在早晨集中工作三四个小时。坐在书案前,将意识仅仅倾泻于正在写的东西里,其他什么都不考虑。”
第三点则是耐力:“继集中力之后,必需的是耐力。即使能够一天三四个小时集中意识执笔写作,坚持一星期,却说‘我累坏了’,这样依然写不出长篇作品来。每天集中精力写作,坚持半年,一年甚至两年,小说家——至少对于有志于写长篇的作家来说。必须具备这种耐力。
所以村上春树先生认为写长篇更近于一种体力劳动。和长跑很像:“每天不间断地写作,集中意识去工作,这些非做不可——将这样的信息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身体系统,让它牢牢记住,再悄悄移动刻度,一点一点将极限值向上提升,注意不让身体发觉。这跟每天坚持慢跑,强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者的体型异曲同工。” 应当说,村上春树先生提到的这三点都是诚恳的经验之谈。才华姑且不论,后两点不仅是写作,对其他很多事情也都同样适用。
总之这是一个会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
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者
1949-20--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回头再看看书名,他会选择写这样一本书也就不足为奇,一个作家、一个跑者,每一个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的倔强,调皮与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