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部充满细节的电影,初看会觉得沉闷,可能看不懂,感兴趣可以二刷
是枝裕和的风格就是细水长流的日系淡漠,细节刻画的深入肌理。
小偷家族由6个人组成,用养老金独撑大梁的奶奶,收留被虐待的2个孩子的夫妻,喜爱奶奶的孙女。
一家人虽然穷,但寒冬之夜围炉夜话,也不乏温馨。
——而以上都是错误审题。
事实是,父亲大治偷盗贩卖,还教坏两个孩子,没给他们教育的机会;母亲信代在洗衣店小偷小摸,夫妻赡养老人是为了退休金;孙女亚纪讨厌亲生家庭,靠援交为生;奶奶柴田敲诈前夫继子的钱。
在善意的表面下,一家人是以恶意的根本而维系。
巧妙的是,看起来善意的举动,源于人性的自私,看起来恶意的表现,却是善意的保护。
比如儿子祥太说讨厌妹妹玲,其实是为保护妹妹,不希望她学会偷东西。
比如信代说收留奶奶是想捡回被遗弃之人,但奶奶死后,夫妻没有半点伤感,还笑着输奶奶的钱。
比如奶奶每次去拜祭前夫,看似是怀念,但每次都会收钱。
比如大治口口声声要当祥太的父亲,但从未给过求知若渴的祥太教育机会,把偷盗当正义。
一切的转折,源于祥太的觉醒,升华于信代的责任感。
从山户家爷爷没有责怪祥太和玲偷盗,还给他们零食,祥太开始思考偷盗的恶意,他试图阻止玲和大治,但他发现一己之力无法改变。
山户家爷爷和柴田奶奶的过世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大治告诉祥太的真理“柜台的东西不属于任何人,只要商店没有倒闭就好”被击破,六个人看似温馨的生活,变成五个人的谎言,他开始看清小偷家族的本质。
靠谎言和偷盗无法维系心灵的追求,这样的粉饰太平的生活已经腐烂发臭,不是一生的归宿。
祥太做出了选择,打破了表面和谐的生活,他故意被抓,一家人被提审,每个人的秘密和私心都被迫暴露在阳光下,揭开了丑陋的真相。
对于真相的质问,我觉得升华在于信代的勇敢和责任感。
祥太相对是顺遂的,进入孤儿院,虽然孤独,但有了学习的途径。
孙女亚纪选择了逃避,不愿意面对奶奶敲诈钱的真相,所以她也永远不知道,这笔钱奶奶一分未动,或许是想留给她的。
父亲大治,也算是某种逃避,但至少不再偷盗了,过着碌碌无为的人生。
小妹妹玲/树里,大概是最可怜的,永远背负着“买新裙子就会被打”的阴影,永远哼着小偷家族的歌谣,怀着回不去的温馨的梦。
而母亲信代,在警察的质问下,看透了自己自私的本质。她收养两个孩子,无非是弥补无后的悲痛,她说生下孩子就能称为母亲吗?
那我想问,一厢情愿的付出,不曾教育孩子善恶,不曾关注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就能称为母亲吗?
信代认清了这样的现实,在最后对祥太说出了身世真相。无论亲生父母善恶与否,这是祥太知情的权力,自己去推开真相,去找寻想要的生活,才是他的渴望。
这样的信代,也才能称为勇敢的、有责任感的“母亲”。
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无疑,小偷家族只拥有粉饰太平的伪善生活是不够的,他们应该去发掘生活内在真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