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踏上求学之路,99年来到扎根城市天津,掐指一算,离家已23年。
二十三年如一日,唯一没有变化的是回家的心情,始终如一。
今年,我家是一个大团圆年,对于我们这个大家庭来说具有历史意义,恐怕以后人很难这么全了。
我爸就哥俩,这次过年叔叔家和我们家一个也不少。我们以我父母为中心,分别从北京和天津出发,来到我父母身边。家人团聚的同时,家庭礼仪必不可少,正是给儿子灌输的大好时机,总结一下大体说了以下几点:
1.长辈不动筷,小辈不要先动筷。
2.吃饭时不要抖腿,更不能吧唧嘴。
3.筷子不要直立竖在碗中。
4.多说吉祥话语。
5.要给长辈敬酒,长辈不喝酒以茶或饮料代替,敬酒时要说祝福语。
6.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遮挡一下,背对餐桌。
7.座位按辈份大小排,不能随意坐,长辈让你坐在什么位置,你就坐在什么位置。
8.夹菜时要等转到你的面前再夹,不能在盘中挑挑拣拣。
9.叫你吃饭时,不要拖拖拉拉,及时坐在餐桌上,给弟弟妹妹带个好头。
10.敬酒时,按姥爷姥姥、二姥爷二姥姥,大舅舅妈、小姨姨夫、小舅舅妈,最后是弟弟妹妹,爸爸妈妈可以不敬。
11.弟弟妹妹有矛盾时,尽量别插手,因为有他们的父母在,轮不到你管。如果你要管,要做到对事不对人,要向着理。比如:你跟弟弟关系好,弟弟和妹妹发生矛盾,本来是弟弟不对,你偏要说妹妹不对,你作为哥哥要有一颗公正的心,不光在家这样,在学校甚至以后步入社会都要以这个为准则。
12.在孩子们当中你是最大的,不要光玩手机,给弟弟妹妹带个好头,你篮球打的好,可以教弟弟妹妹打篮球。
“妈妈,让您说的我都不想回老家了”。
“儿子,你现在14岁了,不是三四岁,妈妈已经把你当成大人来看了,你把这次过年大团聚当成一种应酬,这次也正好是你的锻炼机会,在餐桌上你以舅舅们为标准,看他们怎么说?怎么做?作为男孩子这些事越早经历、越早娴熟的好,”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知识的积累,孩子的生活能力独立能力更是需要一点点提升,只有平时多历练,多实践,孩子才能在摸爬滚打中总结经验,所以把这次过年家庭团聚当作一个契机,让孩子提早练练手。
郑板桥52岁时始得一子,视如掌上明珠,但他从不溺爱孩子。他说:“读书做官是小事,重要的是要使孩子明理,要让孩子多实践,做个好人。”在他病危时要孩子亲手做馒头,儿子不会做,便叫他请教厨师。最后,他儿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馒头做成。这时,郑板桥却断了气,儿子发现茶几上有张纸条,上面写道:“淌自己开,吃自己饭,自己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儿子这才明白了父亲临 终前要他亲手做馒头的用意。
古人郑板桥尚且如此,今人又何当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