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如此速读一本书,容量大、够麻辣,彭彭的思维模式更是令人眼界大开。何为“智识分子”?不仅需要知识的储备更需要智慧。智能时代已迅速来临,“人机大战”悄然潜存,机器的更新换代,人类被动地圈入到技术化的潮流中。当人类越是强大的时候,世界就越是趋向“非人化”的发展也就是机器越来越多的。所以当每一次重大技术出现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反思。我们人类自己该如何的进步,我们朝什么方向发展。才能够避免所谓的自我毁灭呢。当机器代替你我操作,以它更加精准、迅速、无误差、不带感情色彩工作时,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机器人高科技抢了我的饭碗,而是我还有什么是机器人所不能比拟的,那就是思想。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着他的格局,很多时候我们都只会看到成功人士成功的一面而不去分析他失败了几次?为什么失败?看到街头什么店火爆大家争相效仿立马雨后春笋般开店,听到哪家培训班光荣榜多赶紧把孩子送去,看到网络上的文章不辨真假频频转发……
记得广告词中所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那不变中又隐藏着什么细微之变呢?也许正是那思维模式的改变。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学习的一篇课文《咕咚》。
《咕咚》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 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并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成熟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我们尚且这样去引导他们,而真正在生活中大人们真能做到不盲听盲从吗?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思维模式像兔子的多还是做野牛的多?当听到那个“不凡”的声音时或许还会做那只小猴还有大象吧。道理很浅显,生活很复杂,学会用理性思维去探究很多事情真能拨开云雾见青天。但很多时候我都感性大于理性,在育儿的道路上走了许多弯路,并没有去探寻那背后隐形的东西。眼界和思维的定式也让很多事情不尽人意,真得好好改变自己了。点开智识分子测试题测了一通,里面的题目也的确绕人,不过竟测了100多分很是出乎意料。
正如彭彭所言,军师为什么懂得多却当不了将领?真小人、假君子你到底愿交往谁?智识分子的最根本教训,就是要做狐狸,不要做刺猬。泰特洛克用统计问卷的方法发现了狐狸思维相对于刺猬思维的种种特点,值得我们作为美德,这真的彻底推翻了狐狸一直在我内心的印象。原来我一直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判断狐狸思想上的优劣而没去发现狐狸思维方式决定了它的技高一筹。
狐狸乐于接收新的信息;
狐狸对自己决策的信心远小于刺猬;
即使做过决定之后,狐狸仍然想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再思考;
狐狸总爱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测;
狐狸也许并不像刺猬一样对某个特定领域无比内行,但是他的知识面宽得多,了解很多事;
狐狸对很多事情持怀疑态度;
当考虑冲突的时候,狐狸能看到双方可能正确的方面;
狐狸喜欢与观点不同的人打交道;
狐狸在工作中并不追求明确的规则和秩序;
狐狸喜欢有多个答案的问题,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能发现多个选择……
总而言之,狐狸眼中的世界是复杂的。世界任何时候都需要很多刺猬来提供观点和建议,但是刺猬在科学决策中的真正地位只不过是个吹鼓手和工具。狐狸,才是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真正宠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