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本:6.6.6
手机:iPhone 5c
固件版本:iOS 9.3.5
时间:2017.02.28
废话不多说,直插主题。
先看目前微信的功能构成和需求构成:
由上图可以看到,用户功能里面,主体为两个:
1、沟通,也就是对话
2、图文信息流,也就是朋友圈
在商业需求里,我们可以看到架构异常简单,虽然个别地方堆砌,但主体也有两个:
1、信息流广告
2、流量分发带来的服务
最近最近新增功能:
「置顶文章」是为了服务「对话框」
「图片编辑」的功能,是为了服务「朋友圈」与「对话框」
「开启群主确认」的功能,是为了服务「社会交际」
我们可以意识到一件事,微信是一个以「用户需求」为主导「商业需求」为辅的一款聚合类软件。
至于为啥叫聚合类这个笔者的个人感受,或许因为它 IM 功能不够纯粹,不像 Telegram;图文动态社交不够突出,不像 Twitter;阅读功能不够优秀,不像 Pocket。不过这都无所谓,因为这都不是重点,混合在一起,这才是微信。
那么,我们从这个观点出发,聚合类软件需要的是一切围绕着什么而开展什么。它可以什么都不是,也可以什么都是,你在使用 A 功能的时候,可以跳转联动 B 功能,功能之间相互交错着且联动,这才是微信该有的状态。
那么,针对笔者对微信的理解,做出了以下几点迭代(bu kao pu)建议。
1、对话框
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到,在对话框里,商业需求的功能数量比起用户功能的数量非常少。所以,这里可以稍微加强一下,作为商业需求的新分发口。
1、新增一些分享功能,可以是钱包里的某项常用服务,也可以是 QQ 音乐的内容搜索,也可以是进行自定义设置,创建搜索引擎作为快捷发送入口。(这里提供思路,具体执行需要根据微信后台每样功能的数据来决断,上图仅作演示。)
2、由于需要通过滑动至第二页才能显示新的内容,所以在正常使用中,不会干扰一般用户的行为习惯。
3、虽然功能位置处于劣势,但是这仅仅是作为一个新增入口,作为一个伴随着常用功能而列的新入口,曝光量会高很多。
根据《2016微信年度生活报告》数据可以知道,95后、典型用户(即80后、90后)、老年人每天发送消息的数量为:81、74、44,也就是说95后、90后、80后这群人占据发信息总量的77.9%。可见这里的流量是多么的巨大。
2、朋友圈
1、新增分享功能(可分享至个人、微信群)
2、朋友圈权限设置新增是否允许分享。
3、在陌生人阅读朋友圈时,新增好友添加按钮。
4、隐私里,加我为好友的方式里,新增朋友圈选项。
当朋友圈被执意分享的时候,分享者 A 只要能看到 B 的内容,可以选择分享个人和一个 A 所在的群和好友。也就是可见即可分享。
当分享者需要在朋友圈传递信息的时候,例如租房需求、领养需求、寻物需求,则他需要进入朋友圈、截图、返回、发送,如果涉及到多图、视频、文章评论多时候,操作则会变得极度繁琐。
朋友圈动态生产者多为95后,占比达到了73%。这类人群同样是QQ空间的主要用户,发出了动态得不到反馈恰恰是他们最不喜欢见到的。
对于已经商业化的朋友圈而言,高质量的广告可以引导用户进行自主转发,低质量的用户不会转发,从而促使内容质量不断进步,走向正向循环。
一个社交性质的平台一定会出现用户下沉和年轻化趋势,新增分享功能也是为了迎合这种用户变化。除非产品和用户一起变老。
如果加入了分享,则会出现陌生人无法对朋友圈进行评论与点赞,这时候应该引入新功能好友添加。同时隐私选项里多一个选择。
倘若加入分享,信息流动则变得飞快,容易酝酿爆发性时间,这时候内容监管可以迅速发现源头,并且将其准确扼杀。信息监管的工作量可能加大,但理论上处理效率应该是增加了。
3、个人信息
1、砍掉地区、个人相册、视频聊天按钮
2、顺序调整为:电话号码、描述、标签、来源。
3、地区、个性签名可以放入二级菜单或折叠或砍掉。
4、在发消息按钮下方新增朋友圈按钮,样式同发消息按钮,底色为背景色。
地区的加入,最早是为了甄别对方的真实性,避免骗局入套等情况。但微信的地区选项并不能强制根据用户地理位置进行自动更新,再加上用户可以自行设定,所以这个显示非常鸡肋。熟人间不需要地区信息,陌生人之间地区信息形同摆设。
个人相册也就是朋友圈,显示的功能除了作为入口外,剩下的就是当用户发送图片的时候会进行缓存刷新。如果说显示缓存可以对用户点入行为进行刺激的话,那么其实这和电车痴汉跟踪别人没什么区别,同时还会影响个人信息页面的版面整洁。
视频聊天按钮一定是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思路想法确实很好,但却没放对位置。这类人群的显著特点就是:系统文字大小非常大。也就是说,个人信息页面里,视频通话的位置有可能被遮挡住。(实际上iPhone5c
已经被挡住了)这样导致用户需要用到功能的时候,还需要滑动那么一下,即使它难度很小。所以,这里的建议是砍掉。(移动到别处。)
微信作为日登录用户达到7.68亿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渐渐衍生成一种新型通讯录,作为发起对话前的个人页面,除去发起对话、发起视频聊天之外,剩下的就是个人信息的展示。基于这一点,如果将其视为通讯录对待,那么便需要对界面信息量和工整有要求。所以个人提供图中建议。
个性签名属于朋友圈的一部分,这部分微信自己已经在产品里展现出来了。所以可以折叠也可以去掉。
移除了个人相册,所以必须为朋友圈新增一个入口,作为高频产品的入口,应该显眼,所以用和发信息一样的式样。
结尾
在完成以上三个主要功能的演变后,为商业需求新增了若干个流量入口。个人信息里是否能够放上用户最常用的功能?是否为微信群设置专用的游戏群、工作群等功能群分类?是否创造小程序、黄金红包等产品再一次引爆话题?这一系列想法都需要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去考证。
但是,为微信里的各种功能搭建桥梁,将他们的入口变得丰富起来,让他们之间的相互跳转变得便利,则是一件舒筋活络的事情。毕竟,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微信可以买车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