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周前因为一个机缘了解到了张小龙2015年在腾讯内部的一场演讲。这个演讲有164张PPT,标题是《微信产品观》。最早发表于公众号「钻透社」,现在在微信上搜索这个名字还能找到相关信息。
(如果想偷懒,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帮你找好了)
看完之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意识到,到在此之前自己似乎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叫互联网产品,什么是真正或者说典型的互联网产品经理。
在这164页PPT有收获的地方很多,这里想要探讨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群体心理和顺应人性。
(文中的粗体标题为PPT中的原话)
互联网产品的用户是群体,不是个体 | 不需要用对待个体的方式来对待群体,尤其是互联网产品
在讨论群体心理之前,先要来说说什么是互联网产品。我们的一般理解是,在电脑或手机上的,需要联网使用的app或者网站,常常是免费的。
这些都没错,但最具互联网特性的产品最本质的应该是可规模化、网络效应和指数增长。社交产品是这类产品的典型代表。什么是网络效应,这里先简单参考Metcalfe's law和Reed's_law。(下次有机会再详细论述)
如果你的产品用户是一个群体,那么整个设计的思路就应该有一个大转变:从人和设备的互动,变为人和人之间的互动。
这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在自己的认知内,做好就是打造更好的体验,通过app或别的形式,将产品价值传递给用户。
用户和用户之间会相互影响、建立联系,形成群体效应。这种群体效应是社交产品指数级增长并最终获得海量用户的根本原因。
产品经理像上帝一样,建造系统并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统中演化
因此产品只需要打造好系统以及营造好环境。
下面来说说人性这个话题。
产品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性需求
我认为这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群体的人性,一是作为个体人的人性。现在谈一谈群体的人性。
用户是乌合之众
作为群体有很多的特征,在PPT中提到两点。一是群体智商低于个体智商。二是在社会的某个时间段总是有一个主要群体,比如在中国有一个这样的群体就是,既有生存的压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要思考如何满足这个群体的需求。
对群体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的话题,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另一位产品高人俞军推荐产品经理入门三本书中第一本就是《社会心理学》。为了方便你查找,这里附上推荐原文:
入门三本书:
《社会心理学》(阿伦森 插图第七版):特别好,适合成为“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
《第一本经济学》:经济学帮助人们洞察世事
《学会提问》:学习辨别信息和言论的真假对错
以上三本都是既可以当做产品经理的入门书读,又可以在职业生涯反复读的书。
再来谈一谈作为个人的人性。
需求是满足人们的贪嗔痴
人除了有贪、嗔、痴,而且是懒惰的、容易跟风的、没有耐心的、不爱学习的。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就需要不断创新让产品更易用、方便、时尚…
当有个这个认知后,我想起了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回去再看在听,感觉很不一样,感觉比第一次学还要新。梁宁对于人性的解读是非常精道的,如果你想多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推荐她的得到专栏。
不过说实话,当你看到产品就是要顺应和满足人性需求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点不舒服呢。我就是这样的。所以下面说说一个矛盾之处,也许也是你的纠结。
不在产品中掺和自己的道德感
有一个可能有失偏颇的看法就是,文科生似乎比理科生更容易自持一种道德感。所以,对我这样一个以成为优秀产品人为目标的文科生来说,看到上面的说法多少心里还会有些疙瘩的。
刚好今天看到辉哥(公众号:辉哥奇谭)分享的一段话:
#辉哥说# 人的本性是贪婪的,短视的,追求安逸的,喜欢即时满足的,为了能做出让大众喜欢的产品,我们必须理解人性,适应人性,而不是背离人性;但是,如果谈到个体与组织的成功,我们必须刻意训练自己反人性的能力,我们必须学会慷慨,有愿景,刻苦努力,推迟满足。
有人在下面留言问为什么。正好我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借着这个机会,仔细思量了一番,写下来我的看法:
因为社会资源的分配本质上是不均衡的,不管是从财富地位还是成就永远是呈金字塔结构,也就是说顶部永远只是少数人。多数人愿意被人性所牵引,因为这样更容易也更舒服。要想成为更突出的少数人就必须努力克服人性的弱点。为什么产品设计又要顺应人性呢?因为这些产品是给多数人用的。
这是我目前所能想到的,有一些残酷也不一定对。对这个问题也许还应该有更深入的探索和讨论。但是作为产品人,我暂时是不纠结了。如果你是产品新人,特别是文科生转产品,上面这些分享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少一点纠结,就能更多地关注用户。
最后的最后,想要说明的是,带有群体属性的产品是典型的互联网产品。但并不是所有产品都是如此,比如学习产品、工具型产品、传统电商产品等。当然也有利用这种群体社交属性在细分领域创新的,比如拼多多。
但是有一些类型的产品就不太容易引入社交属性了,比如学习产品。特别是K12和幼儿领域,社交基础基本上是没有的。
关于这个问题以后有机会细谈。
(全文完)
写作汇报:
记写字计划的57篇。
这可能是到目前为止写作最快的一篇了。大约三小时前发现之前的思路不对,之后全部重写。
#日更 4/14
也许你会感兴趣:
1. 深度的生活才是优质的生活读《深度工作》
2. 另一翻译长文商业与情怀: 7亿美金估值的免费产品,Duolingo 是如何做到的?
3. 为什么是一周一城?从40再次出发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一周一城」,如果有启发,别忘点赞支持一下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