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见:要认识这一点,我们只需要对比一下我们对自己声音的判断认知,和我们听到录音机里自己声音之间的反差,就能知道信道对于信息的巨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他感到震惊的原因就是,他对别人的信道是完全陌生的,他只通过自己的信道来感受他自己
当朋友跟我说这件事的时候,我说,还有一个情形能够帮助你们更好地反省自己。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还是停留在我们自己的信道里,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面目是怎样的,所以,反省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所谓“反省”,就是放弃自己与生俱来、习以为常的认知信道、方法和途径,切换到别人对自己的认知信道上。一旦切换以后,你就会获得更接近于真实认知、更高级、优化了的认知——这跟你的智力没有关系,只跟你的信道有关系。
《菜根谭》说,“一个人如果是生活在一种言言悦耳,事事顺心的环境当中,就是把此生放在毒液里泡”——问题是那些毒液界面是很友好的,我们会认为那是信号,而不是噪音。
吴伯凡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给我们制造噪音的除了我们自带的自恋、自我防御、维护自身一贯正确性等顽固偏好之外,还有哪些东西在给我们制造噪音,但是我们不知道那是噪音呢?
1. 媒介即信息。认知的信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认知的质量。
2. 任何一个信道都自带噪音,只有意识到噪音的存在,才能有目标地对自己的认知信道进行降噪,提高认知的质量。
#感:治疗“愤世嫉俗”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照镜子。如果你自我感觉良好,请用一天时间用摄像机记录你的行踪,你会觉得非常难以接受——我居然是这样的。再用《奇特的一生》里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记录下一整天做的事情,就可以以死谢罪了。当电视剧里再中年危机撒娇打滚的唱《时间去哪儿了》的时候,你就不会跟着起哄,默默该干嘛去就干嘛去了。
#思:给我们制造噪音的还有两个因素,情绪和语言。梁宁老师认为驱动一个人行动的其实是他的内在感受,情绪以及他的底层操作系统。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情绪会影响到我们对信息的接收与理解,就像文中的例子,旁人能看出他对一个人的厌恶,但他自己却浑然不知。这就是情绪干扰所发出的噪音。
所以了解自己的情绪,要学会用爽点,痛点,痒点建立情绪的坐标系。能帮助我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进行降噪。
我们总认为自己在表达语言,语言是我们的工具,其实语言在塑造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就像非暴力沟通里提到的,观察,评论,想法的区别,只有观察的语言不会形成噪音。只是我们没有发觉。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因为我们脑海中的语言充斥了太多的应该。但现实世界只有“是”。改变语言习惯是在用“观察的语言”来表达,可以帮助我们降噪。我想到的是这两点,还请老师赐教。
#行:盲从权威有时也会给我们制造噪音。达丽奥在《原则》里说。自己在患病的时候,曾经求助过一位权威医生,如果当时就以这位医生的意见为准,那就不可能得到后来那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了。达尼奥筛选和过滤噪音的方法是:先找到更多的权威医生,选择多位医生取得一定共识的治疗方案,最终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