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我妈打了个电话。”
这句话听起来很普通,几乎是在外上学或工作的人挂在嘴边的话。不过当我跟朝阳说我给我妈打了个电话的时候,他的表情就好像我终于同意去晨跑一样,有必要这么惊讶吗。
写到这,可能很多人会根据这货的反应猜测我的家庭环境,停止脑洞大开,并不是什么单亲家庭,我也不是什么妈不疼不爱的娃。只是我从小,就习惯一个人了,所以后来变得喜欢一个人,相对于同龄人来说,多少成熟了些。当然这种成熟在不少人眼里有些冷漠的味道。朝阳的反应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自上学以来,我的确很少和家里联系。好吧,可以说是没有了。
99年的我,2016年独自来到山西上学,一个人。对于我来说,这是个陌生的省份。一切都是未知。父母工作繁忙,于是我说,我一个人也没关系的,的确可以啊。宿舍里的姑娘们经常和她们的妈妈打电话、聊天、视频。而我这个“不孝顺”的孩子,几乎从不给家里打电话,一方面是觉得三个人这么多年分开生活,很多矫情的话说不出口,打了也不知道说什么;另一方面是在大学不缺钱,过的充实,与同学相处的也比较愉快,真的不想家,觉得家里的人也不会想我。
我们家三口人,互相尊重,平时都有别的称号,比如我妈名字里有个“霞”字,所以我也很少称呼她“妈妈”,大多是“小霞同志”,对于这个称呼,我给她的解释是如果有天手机被偷了,人家打诈骗电话打不到她身上(手机通讯录备注也是小霞同志)。
2016年一整个学期,我都没打过一个电话给小霞。2017.05.08,因为各种原因花钱花的特别快,而且班里很多事情让我忙的焦头烂额,听到室友提起05.14就是母亲节了,翻出和小霞的聊天框,最后一次对话是四天前“你多注意身体,一定早上吃水果,晚上别玩手机那么晚,最近我和你爸爸都比较注重养生,过的挺好的。”“嗯”说实话,心里很难受。和那些经常与妈妈通话的姑娘比起来,我这聊天框,让人太心寒了。
我翻找最近通话记录,没找到那个我最熟悉的号码。我输入手机号,打过去,一直没通,我心想着,再等五秒钟,然后接通了。“喂,怎么突然给我打电话啦?没课吗?我在外面逛街呢,刚才没听见。”“嗯,没课”“你最近怎么样呀,五一玩的挺开心的吧。”“挺开心的”“你上次说端午和同学去河南玩?”“……”沉默了一会,我有想过挂断电话,像来到山西第一次给家里打电话那样,但我没有。“妈…我想回家,我想你了,我想家了”而后我便泣不成声,好像这些年的委屈一瞬间都被发泄出来了。我在想我这些年,朝阳曾经问过我,为什么不给家里打电话,我告诉了他,我想,我得把最真实的我告诉他,毕竟他是在了解他准备度过一生的人,他有权利知道。我并不是冷漠,也没有多么成熟。我只是没有办法,我从不喜欢一个人,我只是习惯。但我总不能让爸爸妈妈为从小让我一个人成长这件事愧疚,所以我告诉很多人,我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的。我也想和家里打电话,来到山西的时候,我还是个没满十八岁的孩子,我也想家啊。我一直以为自己真的很强大,做什么都没问题的,可我第一次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那边才说句“喂”,我这边就已经湿了眼眶了,所以我当时以要集合了为理由,迅速挂了电话,然后一个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放声大哭。我不想他们担心,毕竟日日担心一个人,自己会很累的。这些话我只和朝阳说过,因为遇见他之前,我觉得没人理解我,也从未想过有其他人真的爱我。所以当时冲他爆发了自己所有的情绪,当我冲他怒吼我有多么多么想像别人一样天天和妈妈打电话时,他抱住了我,他没有推开这样性子里纠结的我。然后我决定,就是他了。
妈妈那边沉默了一会,我听到她颤抖的声音,和我一样的颤抖“端午回家吧,别去玩了……妈妈给你包饺子吃好不好,不做你不喜欢的羊肉馅儿了”“……嗯”
“好巧,我也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