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语文学习有一项内容叫做阅读理解,就是选取一段文章作为范本,从中提取一些相关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
近日看书,作者提到关于自己文章的一些书评,遂想起从前进行过无数次的阅读理解,竟有恍然一悟的感觉。
作者写文,或是在讲一个故事,或是表达一时心情,又或仅仅是聊以自慰,个中缘由只有作者本身最为清楚,甚至可能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忘得个一干二净。
读者看完文章,会有一个自己的读后感,对其中的一些理解可能会有与作者初衷相悖之处,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毕竟每个人都是“哈姆雷特”。
而从前所进行的那些阅读理解,其用意大概是在锻炼我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但是如今想来,其形式却是无稽的。作者的立意和表达的观点,每个读到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非要与作者趋同。如果仅是意在锻炼,便无可厚非;而将其作为考试题目,以分数去衡量个人理解,便是无所依据甚而无聊的事情了。
有些时候,作者在文章中的一些表达原本不具特殊意义,但一经阅读理解,往往生出许多令作者本人都会意想不到的延伸出来,这真是令人觉得哭笑不得的事情。在和谐时期,这可以作为佐料一笑而过,但若是在那特定的紧张时期,不知又要产生多少文字冤狱。
想起自己的学生时期,凡遇阅读理解题目,总是无法拿捏出题人的意图,丢分不少。而今得悟,原来并非自身缺乏理解能力,只是自己的理解往往偏离所谓标准答案。然而多年之后来看,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