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初至,而你尚在沉睡时,一位老者,已手持长卷,在晨曦中阅读;
冰天寒夜,在你早已沉睡时。那位老者,仍在伏案奋笔,或练习楷字,或记录日记,或为公,或律己······
他不机敏,多次战事失利,却能以步步为营为策略,不求一时之快意,最终取得胜利;
他不与人争功,尽量予人方便,对友人,对学生,以宽容和包容去提携和成全对方;
他不像是一位遥不可及的智者,倒像是一个可以看得清晰且可以亦步亦趋的跟着学的老学究……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氛围里,整个世界的人格分成两种,一种叫君子或圣贤,一种叫奸贼或小人。
奸贼和小人就会祸国殃民,只为私利,当然是让人憎恨的。
可是圣贤和君子呢?他们觉得自己大义在手,任何时候都用这种道德标尺来衡量,不仅要求自己,还要求周边的所有人。
圣贤和君子固然值得尊敬,但是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未必很好。
因为他们的道德标准已经达到高不可攀的高度,所有周围的普通人、俗人会在这种辉眼的光环之下只会自惭形秽,随即敬而远之。
比如海瑞,绝对是个大清官,可也只能作为一个道德标杆矗立在那里。为官时,朝野上下谁都不愿意跟他共事,更别提帮助他成什么事了。
而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用儒家的道德、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让自己在内心里成为一个圣贤。
同时又有追逐外王的技巧,还要有能力调动一切能够帮助你的力量,来帮助你成就这一番大的事业。
曾国藩所实践的,就是这种“内圣外王”。
他那些外王的事迹自不必多说,大家都已经如数家珍。
而他的成圣之路,又是如何呢?
笨人成圣!有人这样评价曾国藩。
为啥只能算半个呢?曾国藩是个笨人,并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在当时的著名人物中,他被认为是最迟钝愚拙的一位。
虽然在修身、立德、立言、立功等方面都有不错的建树,但是跟孔子和王阳明两位“完圣”相比较,的确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曾国藩学做圣人是如何入手的呢?
他学做圣人就是从写日记开始,用工整的蝇头小楷,把自己每天的所作所为,特别是把不符合圣人标准的都记录下来,痛自反省。
有了日记这一工具之后,曾国藩工作、学习的效率大为提高……
咱们都是笨人,也没想过要做什么圣人,可有些事情还是要学着做做的,让自己提高一些,也是很好的。
咱们也不用学曾大人每天写日记,不是有微信吗?
2017.11.26于山西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