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另一半吃上可口的饭菜,你在厨房里忙活了半天,吃饭时,另一半却埋怨盐放多了,这时,你感觉很委屈。
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你为他创造一切学习机会,每天催着、陪着孩子学习,但孩子却总觉得你是他后妈,你很郁闷。
职场中,升职的好事总轮不到你,你感觉很愤怒。
这些情景是否似曾相似?每当这些不良情绪上来的时候,是不是总让你痛苦万分,影响自己心情的同时,工作和生活是不是也大受影响?
那么,要如何减少或避免这些痛苦时刻产生呢?
《内心强大比什么都重要》这本书中给出的转变思维、调整行为、管理情绪的办法,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欣然接受生命中出现的挫折和障碍。这本书是由全球心理诊疗行业具有非凡影响力的埃米•莫林(Amy Morin)所著的,她是福布斯网站点击量最高的作者之一。目前这本书已被翻译成25种语言,影响着全世界的读者。在书中,作者指出常见的思维误区,帮助大家寻找解决方案,坦然面对生命境遇,提升幸福指数。
那我们自己是否存在一些容易造就不良情绪的想法或习惯呢?我们可以先来做个简单测试,看看自我程度如何。以下有八道题目,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
对于刚才的自测题,如果你的得分大于32分的话,那么,说明你相对来说比较自我,比较容易产生自以为是的想法和超现实的期望值,容易受伤;如果得分介于17-32之间,那自我程度属于中等程度,如果少于17分,那么说明你不是很自信,自我价值感与认可度略低。
那如何才能不让自己那么容易受伤呢?
《内心强大比什么都重要》这本书提到:
我们只有坦然接受这个世界所给予自己的一切,不抱怨,才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拥有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但现实生活中,陷入过度自我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比如觉得别人对自己好是理所应当的、对一些事情固执已见、过于斤斤计较、凡事只关注自己的感受等等。为了避免这些影响幸福感的时刻发生,我们要善于应用下面的方法来调整思维:
了解自我,培养健康适度的自尊。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让不少孩子成了家中宠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万般宠爱造就了他们认为“别人对我好是应当的,对我不好是不正常的”过度自我和自恋的状态。因此,啃老成了独特的社会畸形产物,抗挫能力差成了部分独生子女的通病。要解决这些不良现象,避免社会悲剧的产生,只有让过度自我的人清晰地认识到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个体都需要被尊重和被关爱,这个社会没有谁就应该对谁好,我们应该感恩他人对自己的关照。
乐于奉献,帮助有需要的人。社会上,有些人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不愿伸出援手;有些人为他人做了点事,就会期待他人给予回报。大家想想伴侣之间的相处,你对她好,她一定要对你好吗?不见得吧。有期待就有伤害,当期待落空时,就会伤心失望。其实真正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乐于奉献的爱才是快乐的源泉。做志愿服务一般都不想获取回报,所以,志愿者的幸福感通常比普通人更强。
同理他人,有团队协助精神。在职场中、在家庭生活中,如果只想着自己的感受,不顾他人的想法与感受,思考问题做事情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那么,肯定没人愿意与其合作。所以,要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喜爱,在与他人相处时就应该谦虚协作、互帮互助。
一位朋友跟我分享了他过往生命体验中类似的不愉快情景:他是一家机构的老板,在机构经营不是很理想的状态下,给每位员工发了年终奖,但没想到的是,员工非当不感激他,反而嫌他发得太少,让他一度很受伤。现在想想,之所以痛苦,是自己没有站在员工的角度去考虑现实中那份200元的年终奖确实太少了,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着这件事自己多么地不容易、员工会被感动、会感激自己,会更努力地工作回报机构。现在想开了也就释然了。
另一位朋友跟我说,她经常会因为老公没有按自己所期待的陪她逛街看电影而伤心,现在想来,是自己要求过了点,自寻烦恼。老公平常工作很繁忙,难得休息就想在家好好歇着,作为妻子是应该体谅他才对,决定以后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尽量采用双方都喜欢的休闲方式。
是的,当我们不再过于自我时,我们就会发现,没有人亏欠我们,这个世界并不亏欠我们,因为世界早就存在。当我们能坦然接受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一切时,我们的内在将更为丰盛,将更具能量拥抱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