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衷于印度电影的我也理所当然地去刷了一次最近上映了《起跑线》。
《起跑线》选择的题材是教育范畴,反映的是印度国内争抢孩子教育资源的现状,即上流社会靠圈层优势,下层人民靠政策倾斜。剧里的主角拉吉和太太米塔作为中产阶级,上下不及,只能往上流社会和下层人民中争抢资源。
其实这部电影也是满满的套路,拉吉和米塔在上流社会混不到名校名额,就跑到下层社会中,在贫民希亚姆的帮助下,拉吉机缘巧合地抢占了希亚姆儿子的教育资源,但此时拉吉在下层的人民生活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分享即关爱”的真谛,产生了愧疚之心,原以为捐助一所公立学校就能释然,但看到希亚姆的对孩子的宽恕,“良心会痛”的拉吉决心放弃名校的教育学位,并真正领悟到教育的本质。
看到这部电影,总觉得印度的电影自带魔性,满满的套路却总能打动我。直到现在,我隐约顿悟其中。
直戳内心的社会价值观
细看印度的几部片子,反映的都是当代社会和个人最直面的社会价值问题。《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切实地还原了贫民窟真实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神秘巨星》,在奉行男权主义的社会环境下,怎么去追逐梦想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在国家宗教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下,告诉我们信仰与爱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炙热》,饱受男权社会折磨的下三位女性是怎么追寻自己的自由;再到《起跑线》,通过教育资源这个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家长们对孩子们最应该关注的起跑线。
不得不说,印度电影的选材基于社会主流环境的背景下,从社会的小人物出发,反映一种迎合我们内心的社会价值观。通过小人物折射某种价值观,最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所以情感也很容易融入到电影当中。
不完美中的完美主义
这正是我们所真正追求的事物。我们都想成为最优秀的自己,拥有高尚的人格,无所不能的能力,但人无完人,现实中的我们却有着人最本质的性情,利益、攀比、嫌弃、屈服、贪恋等。所谓七情六欲,人也。所以每当自己看到《红海行动》、《战狼》的时候,内心一开始都是那么地“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或者是看到漫威的英雄主义系列,那种无所不能的能力,保护人类的高尚人格,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既视感,因此也无法打动我内心深处心灵,毕竟太遥远。
相反,印度的电影却总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自己。在这个最真实的自己身上,找到一个我们能达到却总是差了点勇气去实现的维度。
像《起跑线》中的男主拉吉那样,我们都为了孩子的未来,想尽办法在名校资源的地方挤破头,但是否真正需要,是否顺从自己的内心,其实自己也无法判断,只是因为身边的所有人都这么做了,如果你不去争取,就感觉会被社会淘汰。待你看到因为自己的努力,为孩子获得名校名额,却剥夺了原本属于穷人希亚姆儿子的资格时,你是否会像拉吉一样,勇敢地站出来,放弃这个名额?更为教育的真谛发声,外表光鲜的私立学校其实也不过是权贵的玩物,看似困乏的公立学校其实也没有大家想的那样毫无未来。
我想,如果自己是拉吉的话,或许更多地会自我安慰,“其实希亚姆也不是真诚帮助我争取学位吧,他应该也会有私心的”,自我麻醉过后,内心的愧疚就渐渐消散,良心就没那么痛了。
这正是印度电影直面打动我的地方,它揭示了我最应该却不敢做的想法。
再看看之前所看的几部印度电影,无论是《神秘巨星》中小巨星尹希亚的在追逐梦想的坚持,或是《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的帕万坚守信仰的过程,还是《摔跤吧,爸爸!》中米叔满满的父爱,平淡却真实,然而那却是我们心里想着却没去做的事。印度的电影,就是在不完美的生活中,给予我们总想达到的完美主义。
就像在《起跑线》里面,拉吉的行为依旧伤透了希亚姆这些善良纯真的穷人们的心,在他们看来,拉吉还是代表着为了名校资源不择手段的权贵,带给他们的还是在“权贵阶级”笼罩下绝望的社会,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没有所谓的资源,更谈不上公平和平等。
这些也是《起跑线》的不完美,但就是在这些不完美的过程中,找到属于我们最完美的做人,处事方式。
正如印度电影般,明知套路满满,却丝毫不妨碍我们被感动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