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体字为干货】【图片后面为纯干货】
【其余是本人废话(简单介绍)】
斯蒂芬·金,他是《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的作者,由于名字中有个King字,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国王。
五十多岁时,“国王”就发表了三十多部小说,稿费高达数亿万。这样,许多人就希望他能讲一讲自己的故事,以及对于写作的理解。
然后就产生了这样一本书——《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 。
此书一经问世,就风靡全球。“书越薄,废话就越少。”这本书两百多页,但内容丰富,几无废话,而且通俗易懂。
这本书颠覆了我对畅销书的理解。它把最深奥的思想用最简单的语言说了出来,还吸引我把它一口气读完。这种水平,或许只有经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无数次的反思总结,才能如此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吧!
我想,任何一位爱好写作、需要写作的人都不能、也不可能忽视这本书,它太经典了!
有人说,这本书是《风格的要素》之后最有洞见和最实用的写作论。
而《风格的要素》是美国常青藤高校阅读排行榜前十之一,在写作界的地位相当于基督教界的《圣经》。
《风格的要素》偏向于英文写作,而《写作这回事》更加适合中文写作。
由于这本书的许多内容多是干货,所以我觉得用笔记的形式呈现出来或许更好,读过的人可用来复习回顾,没读过的也足以一览风采。
第一部分是作者的“简历”。
一年级的时候“国王”生病了,休学在家,期间看了“6吨重”的漫画,然后写了人生中第一个故事,之后就不断地写,没有停下。
我觉得他并不是什么天才,我们和他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写作起步早,然后一直写,同时不断阅读。
当然,凡事都有困难的时候,“国王”也不例外,但他说:
“仅仅因为创作困难,不论是因为感情上的原因,还是因为想象力缺乏,就中途放弃一部作品,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假以时日,情况会好起来,而我从未停止写作。我那时候写下的东西,有些很平淡,只是试验性的,但我至少在写。”
其实关键就在一“恒”字。任何人想成为作家,都需要时间的积淀,实践的积累,这是常识中的真理,而现在太多人,都急着跳过这个过程,最终只会摔个大跟头。
第二部分是“工具”,主要讲词汇,语法,还有风格(或者段落)。
一、关于词汇:
“用词的第一条规矩是用你想到的第一个词,只要这个词适宜并且生动即可。”
二、关于语法:
“语法核心内容很简单,那就是句子只需要名词和动词。这就够了。”
拿破仑名言:“我来,我见,我征服!”简短又不乏诗意。
“副词不是你的朋友。”
举例:
“他用力地关上门。”
“他摔上门。”
在这里,“用力地”就显然成了赘词。
“你应该尽量避免被动语态。”
举例:
“会议将在七点被举行。”
“会议定在七点。”
多主动少被动,很多书都强调了。
“界定对话最好的方式就是‘某某说’,比如‘他说’、‘比尔说’……”
举例:
“把它放下!”她威胁地叫到。
“还给我,”他凄惨地哀求,“那是我的。”
“别傻了,金克尔,”乌特森鄙夷地说。
“把它放下!”她叫到。
“还给我,”他哀求,“那是我的。”
“别傻了,金克尔。”乌特森说。
简洁就是美,少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三、关于风格(或者段落):
“我坚持认为段落而非句子才是写作的基本单位——意思在段落中连贯起来,词语有了更多的意义,不再仅仅是单词。段落也体现了节奏的快慢……你想要写得好,就必须学会使用段落。这就意味着你得反复练习,必须掌握写作的节奏。”
“你读、写小说越多,就越会发现,段落是自动形成的。你需要的正是这种效果。写小说时,最好不必过多考虑何时另起一段。诀窍就是顺其自然。”
“容易读的书里面有许多短小段落——对话段落可能只有两个词——还有许多留白。”
“说明文的段落可以(并且应该)简洁。理想的段落应该以概括性句子起头,接下去的句子解释或者详述第一句的内容。”
现在的微信推文,几乎都是一句话成一段,这一方面使得阅读更加轻松,但后果就是看完之后我们啥都没记住。因为太散了,完全没有紧凑感。所以我自己看书多,看推文少,严肃的文章在手机上没心情看。
第三部分是“论写作”。
一、阅读的重要性
我从来都没想过,阅读和写作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东西,不管是写小说,还是写其他的东西,都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的。
反观现在许多写作课程,居然说“7天速成”、“21天速成”,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居然真有那么多人信了。在这本书中作者明确写到了:
“你如果想成为作家,必须首先要做到两件事:多读、多写。据我所知别无捷径。”
“你必须广泛阅读,同时不断精炼并且重新定义自己的作品。我很难想象那些很少阅读或根本不阅读的人竟然也打算写作,并且期望别人喜欢他们的作品。”
“你如果没有时间读书,那你就没有时间写作。道理就这么简单。”
“阅读,是一个作家生活和创作的核心。”
“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它能够让写作变得容易上手。”
“我读书很慢,但每年通常也要读七八十本,其中多半都是小说。我读书并非为了学习写作;我读书是因为我本就喜欢……我读小说并非为了研究小说的艺术,纯粹是因为我喜欢故事。”
每一句都是大白话,每一句都戳中要害。
二、专门的写作时间和写作地点
写作是与内心的对话,长期的写作,需要有仪式感。这就要有固定的写作时间、固定的写作地点。在准备好这之前,请不要随意开始写作。
“大体来说,我主要在上午写作。”
“我一旦开始写某本书,除非万不得已,我不会停下来,也不会放慢速度。我如果不每天都写,我脑子里的人物就会开始走样——他们开始变得像是小说里的人物,而不是真实的人。叙述故事的刀锋开始生锈,我开始对故事情节的开展失去控制。最糟糕的是,那种创作新东西的兴奋感会逐渐减退。写作开始让我觉得像份工作,而对大多数作家来说,这简直就是死神之吻。”
“要进行这种有规律的写作,工作环境就要安静。”
“你在没有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之前,会发现很难严肃对待自己刚立下的决心。”
“你需要一个房间,需要房门,需要关上门的决心。你也需要一个目标。你坚持的时间越长,写作对你而言就会越容易。”
“如果可能,你的书房里不该有电话,当然更不该有电视或者电脑游戏这些让你打发闲暇的玩意。”
三、写什么
“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什么都行……你只要讲真话。”
“我认为,你如果背弃自己了解并且喜爱的东西,转而投向你认为可以让你赢得亲友和写作同仁尊敬和青睐的题材,那才是大错特错。为了赚钱特意去写某种类型的小说也大错特错。”
“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注入真实生活,结合自己对生活、友谊、爱情、性爱以及工作的了解,让作品与众不同。尤其是工作。”
四、写作三要素:叙事、描写、对话
“在我看来……小说都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叙事,将故事从A点推至B点,最终推至Z点,故事结束;描写,把读者带进现场;对话,通过具体言语赋予人物生命。”
“你可能会奇怪,应该把情节构思摆在什么位置?答案是——至少我的答案是——没它的位置。”
“我基于两个理由不相信情节构思:首先,真实的生活多半是未经构思的,我们所有的合理预警和精心计划对真实生活影响甚微;其次,我相信情节构思和真正创作的自发性是互不相容的。”
“我对结局常会有个大致的想法,但从来不曾命令任何一群人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行事,相反,我希望他们照自己的意思做。”
“描写可以使读者对故事身临其境。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描写技巧。这就是你除非大量阅读和写作,否则绝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如何描写是个问题,描写多少也是个问题,阅读会使你的得到多少问题的答案,而你只有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才能学会如何描写场景。只能在实践中学习这种技巧。”
“大多数情况下,首先浮上你脑海的那些细节都是最真实最出采的东西。你要记住,描写不够和过分描写都是很容易犯的错误。过分描写或许更常见。”
“必须记住,”任何描写都不是最重要的——“故事才是,永远都是。”
优秀的对话描写应该是这样的:“他们的对话如此真实,我们甚至会得到些微犯罪的快感,仿佛有意拨弄调频,偷听到了一段有趣的对话。”也就是真实感。
同时也要知道,“在真实的生活中,人人都认为自己是主角,是主要人物。”把一个精神病人的犯罪过程写得很猥琐、抑郁是不对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做的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做这件事让他感到快感、自豪,把这个写出来,这才会使得故事更加逼真,让犯罪情节更加恐怖。
五、第二稿
“你除非很有信心,感到自己的小说读起来不算佶屈聱牙,否则我认为你根本就不应该放它出你书房或者说工作间的房门。”
“在第二稿中把有待发掘的深意充分表现出来。”这里的深意主要指象征、主题。
“从问题和主题思想开始写作,几乎注定写不出好小说。”言外之意,是要先写故事,再从故事中升华出主题,而不是先定主题,再编一个故事。不过我小学以来都是老师给我一个主题,让我去编故事的,俗称“主题作文”。
字数上面,“第二稿= 第一稿×90%”,这个不绝对,但有必要。
第二稿要放在一段时间之后。“你丢开稿子六个星期后,可以发现故事或是人物发展中的巨大漏洞。我说的是大到开得进卡车的漏洞。”
结论
这本书是畅销中的经典,以我目前的水平是很难用自己的话讲清楚的,所以请恕我大段引用了原文。写作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这本书的价值也会继续得到挖掘。我们现在最紧要的,应该就是多读,多写,没有其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