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log式存储?
log式存储:只能向文件尾追加记录,写入文件的数据就不能再改动了。这是最快的写文件方式(据说比随机写内存还快!),其中的哲学就是,这是最简单的写文件方式,简单带来高效;实际原因是,顺序写磁盘时,磁盘臂不需要寻道,另外也可以先写入内存,达到一定量后,一次性flash到磁盘
最简单的log存储引擎
写数据
向文件尾追加数据。接下来问题是如何读数据
读数据
最暴力方法:逆序扫描文件,直到发现数据,效率O(n)
为了优化读取速度:可以建立索引。由于是log存储方式,文件中的key是乱序的
,因此为了快速查找,必须为每个key建立索引。其实就是维护一个hash表,记录每个key在磁盘上的位置。缺点:所有key必须存放于hash表中(内存中),限制了存储引擎可以存储的数量。Bitcask就是这样实现的。我一种直觉是:索引没必要保存所有的key。下一节,我们看看是否有办法令索引只保存少量key,即可查到指定的key
对log排序的存储引擎
原理
其实,log方式严格保持记录的时序,适合作为消息队列的存储结构
但是,数据库对时序的要求低很多:数据库只要求,同一个key的更新操作必须遵守时序,不同key的顺序可以任意
如果数据库中,不同key之间是有序的,那么二分查找就可以,索引可以采用红黑树、跳表。
这就是SSTable(Sorted String Table),key有序的存储文件。
实现
数据存储的实现:写数据时,先写到内存中(红黑树),内存达到阈值,就把数据flash到磁盘形成SSTable。SSTable多了,就merge。
索引的实现:每个SSTable有一个索引文件,索引支持二分,所以可以用红黑树或跳表。
当然还有些细节优化,比如SSTable存储的数据,可以进行分块压缩,用来降低需要的磁盘空间,也可以提高数据载入内存的速度。具体:可以研读一下《Designing Data-Intensive Applications》一书的“SSTable and LSM-Trees”一节,Leveldb,RocksDB,HBase,Cassandra,Lucene 都是这样实现的
时间复杂度
写:直接写入内存,O(logn)
读:O(logn1) + (width + hight)*O(S) * O(logn2) width是顶层SSTable数量,hight是SSTable层数,O(S)是访问磁盘的复杂度,两个O(logn)都是查找内存中的红黑树的复杂度。但是!!!查找可以被优化,在加载索引前,可以先查bloom filter,每个SSTable有一个bloom filter,所有bloom filter存放在内存中,这样,访问磁盘次数可以降低到两次(一次加载索引,一次加载数据)
容错
任何系统,都要考虑容错。当数据库进程崩溃,机器意外宕机时,会出现的问题是:内存中的数据丢失,应对措施是,每次更新一条记录时,同时向磁盘输出一条log,通过log,可以完整复现所有的更新操作。这就是WAL(write ahead log),由于向文件追加log属于顺序写磁盘,所以速度非常快。另外,log不必要是无限长的,已经落盘的数据,对应生成它们的log可以扔掉,只保留内存数据的log即可。
总结
小数据量的情景,用简单的log是存储即可,必要时加一个hash索引,实现方便简单
数据量大的情景,还是需要维护一个有序的数据结构,然后二分查找。
采用SSTable后,不再是严格的log式存储。牺牲了一点写效率,但是,读数据时,只需两次磁盘访问,提高了读效率。从时间复杂度上分析,写效率仍然很优秀,读效率比写要差很多,适合写多读少的情景。另外,由于底层存储(SSTable)中,key是有序的,scan操作效率非常高。
注意不要被坑
这篇文章是我在看书之后,结合网上一些blog,加上自己yy的原理,只能算一个原理入门,有很不准确的地方,比方合并操作,查询。
不过我会随着慢慢深入,再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