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第三天,开始检视阅读序言,课前复习主动阅读方法。
这本书讲什么?
这本书的主题结构是什么?如何构成?
这本书的讲得对吗?
这本书和我的关系是什么?
感悟:老师让我们课前复习主动阅读,还要我们说出来,是为了强迫自己能真正的了解主动阅读是什么,而不是只是“知道”有主动阅读这个概念而已。回想起前一晚自己阅读序言,也只是进行了普通阅读,而没有进行主动的阅读。
序言内容
part 1
知识点:大多数印象和想法都是从意识经验中得来的,而人们感知不到这一过程的。(注意前一句但是...,),part 2作者会说明为什么。
说了本书的主要内容:直觉的成见的相关内容
目的:给读者提供丰富精确的语言来讨论他人乃至自己在判断和决策上得失误,提升发现和理解这些失误的能力。(XIV 倒数最后)
part 2
关键词:判断,决策,直觉性统计,成见,启发,可得性法则,概率赋值,对未来预测,对假设评估,对频率预估,
“对经验法则的依赖必然会导致人们判断时的成见”(对应着part 1的知识点)
老师举了个例子怎么把知识点应用于实践当中:但老板问你:这个问题你怎么看?你会怎么回答?
part 3
简单说明了快思考,慢思考的一些区别,
关键词:判断启发法,熟练,启发法,直觉性判断,决策,专家式,启发式,直觉启发法,
part 4
介绍了本书的框架和主要内容,还有本书的三个区别。
读后收获
1、慢就是快
早上共读之后,把一些知识阻塞的概念、知识点给标记出来,然后反复阅读,对比,终于把一些概念的关系弄懂了。
例如:启发法是什么,它是我们用过去的经验去判断>>启发法(经验法则)必然会造成预测带有成见>>成见为启发性判断提供了依据;
2、联系实际
看完序言的当晚,成甲老师正好推送一片关于怎么用印象笔记的文章,里面正好提到“启发法”这个观点。
瞬间眼前一亮,也迅速明白成甲老师要说明的内容。这是一次认知得到提升的体现,不仅能快速学习吸收新知识,而且这样也是印证《思考快与慢》“启发法”的观点。
课后思考
如果你想逃避 ,问问自己逃避判断的原因是什么?
1、事情困难,不知道怎么着手去做
2、拖延
3、怎么做都做不好,怕做错
如果已经逃避了,做出逃避决策的假设是什么?
1、下次还会有机会去做
2、等着学会了再去做
我为什么从来没有放弃“放弃”?
1、遇到困难的事情,不知怎么去做
2、对于时间管理不足,做事没有条理,分不清楚轻重缓急。
3、放弃是一个最简单的思考方式,
我为什么在放水这件事情里从来没有放水?
1、把事情放低标准,一直处于舒适区里学习,容易获得满足感。
2、不敢跳出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