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我开始大张旗鼓的写文章,很多人开始觉得我是读过很多书,有很多学问的人。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只是喜欢读书,但所知泛泛,皆为皮毛,仅此而已。
而且,不知道写什么导致不能按时更新文章的焦虑已经开始折磨我。
直到我坐在阳台上的书桌前,看着天空、高楼、停车场、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
突然有一种感觉触动了我,真的没有比坐在这里更幸福的事了。
我曾拥有过三个书桌。
第一个是我父亲请人做的,根据两个相连的房间中隔墙上预留的窗户定制,严丝合缝,完美至极。
那个书桌在我看来,是我们当时简陋的家里最精美的家具,也是唯一一个有一部分属于我的东西。
整个书桌都装饰着光滑的木纹贴纸,看上去精致、明亮,虽然它并没有照耀出一个明晃晃的未来。
桌子上面是带玻璃柜门的书架,玻璃门是对开的,有两对,其中一个是我的,陈列着我的学习用书。
书架隔板下方装着细细的电灯棒,是父亲的设计,很像现在厨房吊柜下的灯带,非常方便。
书桌最下方是三个浅浅的小抽屉,我和弟弟、妹妹一人一个。
我的那个则塞满了我少女时代用印刷精美的信纸手写的各种没有寄送出去的信件。
那时的日子很慢,纸很美,我的字也很娟秀。
我在那里从寒冬坐到酷暑,从孩子坐成少年。
书桌下原来雪白的墙面因为鞋子常年累月的摩擦变成了黑色。
如果你能见到这张书桌,一定能想象少年的我在那里坐在读书学习的模样。
我爱这张桌子。
如果有一天我成了名人,我要把它摆在我的博物馆里,贴上一个标签:
就在这里,***成了一个热爱读书的人。
毫不夸张的讲,它承载了我初中至高中的整个少年时光,装载了我所有忧愁、感伤、细腻和秘密。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写过我年幼时对父亲的惧怕和憎恨,可是,我不得不说,我感激我的父亲。
每每坐在书桌前,我对物质贫乏的痛苦就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读书带给我的快乐和满足。
那时我父亲有个朋友开书店,我便有了看到喜欢的书就拿回家读的特权,那个书店也从某种意义上成了我自己的专属图书馆。
也在那个时期,我读到了《飘》《简爱》《呼啸山庄》之类的世界名著,也读到了三毛的大部分作品,我记不清读了什么,读了多少,但我的文章确实越写越好,我也成了语文老师最喜欢的学生。
到了高考,我考出了语文136分的成绩,语文老师托人找到我的父母,让我用201电话卡给她打电话,想让我把高考时的作文写出来,给她新一届的学生观摩学习。可惜,我竟一个字都不记得了。
这件事就像一个隐喻,影射出随后的许多年,我与书与文字分道扬镳的黯然结局。
我抛弃了阅读的时候,就是我开始被抑郁的阴云笼罩的时候。
有时候,我觉得,可能有一种人只能走一条路,走了别的路上就会被淹死。
或许,我就是这种人。只能活成自己,成不了自己艳羡的别人。
哪怕我到了五十岁也成不了作家,阅读写作也会供养我的灵魂,让它不至于死去。
活成自己本来的样子,其实是一条很难走的路。
因为真实的自我,就像太阳,靠的越近,越炽热滚烫,离得太近,就会被自我吞噬,比如海明威,梵高、顾城、海子。
我从不指望自己能成为他们,但我可以让他们住在我的心里,让他们的光指引我,让我这苍白的一生有些许的不同。
我的第二张书桌,现在已经不属于我了。
人和家具的缘分就是这样,情深自然难分,情淡自然远离。
那个书桌,是浅木色的,上面是开放式的搁板书架,下面是宽大的单层台面,没有抽屉。
它曾在入户门旁边的小房间的墙角处呆了三四年,可我甚至想不起来我什么时候在这张书桌前坐过。
那几年,是刚搬到这个新家,从一个租房者变成了一个骄傲的房奴的时候。
我和秦先生,都忙着工作。家,对我们来说就是过夜的旅馆。
那时的家,对我来说,呆的时间最多的地方是床和沙发。所谓的书房和厨房一样,极少被我们光顾。
我忙着加班熬夜制作一个又一个PPT,仔细读过的一本书就是般若黑洞的《PPT让你好看》。
后来,我成了半只脚踏进PPT设计专业领域的人,做的东西确实越来越好看。这时就像我之前做图画书阅读一样,我开始小有名气。可我并不开心,因为好看,是世界上看起来最有必要却也最无用的事情。如果想有一席之地,必须有对自己所处行业的真知灼见为底子,加上PPT这个面子,才能傲娇示人,可惜我实在爱不上保险行业,只能继续盯着电脑当个边缘技工。
后来,我因为要照顾孩子辞职后,有赏识我的领导给我推荐设计公司的活儿,我没有接。
一是因为自己确实是半吊子,二是因为自己知道这真的不是我的归宿。
我尊重那些以PPT为生计和事业的人,贩卖模板、分享资源、教授技巧、训练思维,可工具终究只是工具,只有写到PPT上面的数据和观点才能为企业带来货真价实的价值。
后来我就发现,自己很容易把某个东西弄明白,可就是弄不懂人,也弄不懂自己。
我能看出来一本书中作者行文能力的强弱、设计故事的好坏、画家作画的诚意多少、甚至画家作画的方式、译者翻译的妙处与拙笔,可我不懂如何和同事相处,不知道怎么说话做事,怎么不露痕迹的表现自己,怎么轻松自在地接近领导。
可我依然执着的在这个注定不可能成功的道路上埋头走路,直到自己不得不停下的那天。
有很多人曾经跟我说过同样的一句话,你是个很有个性的人。
还有人说过,你在这里不会发光的,你该去你能发光的地方。
可是我寻了这么多年,图画书阅读、PPT设计,都给我带来了赞誉,却没有给我继续和深入的愿望。
直到最近,我突然发现,当我坐在我第三张书桌前写东西的时候,这种感觉似乎就像只要打开一个水龙头,水就会恣意流淌。而折磨我的焦虑,无非只是不知道该先打开哪一个。
我的第三张书桌,此刻就在这里,陪伴着我。
我们即将搬家,可这张书桌是我必须一定要带走的家具名单上的第一名。
第二名,是一个高约两米的对开门书柜,玻璃柜门,有点像我的第一张书桌,也贴着极有质感的棕色的木纹贴纸,像极了一个文质彬彬的带着黑色眼镜的儒雅少年。
而我的这张书桌,贴纸的颜色则更加深沉,是棕红色的木纹,像极了一个有些沉默寡言地带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
书桌是转角设计,刚好放在阳台,抬眼就是一览无余的天空和远方,低头则是被守护和环绕的踏实。以前我非常讨厌这个阳台,因为装修时的疏忽保暖层还留了一小溜儿,因为一块钱一块的瓷砖显得那么的廉价,因为砖数量不够而拿别的花色的砖凑合所导致的不协调,因为省钱而给不合尺寸的玻璃边缘贴上的宽胶带落灰后的丑陋,因为两百块钱的晾衣杆已经开始吱吱呀呀歪歪扭扭不堪重负,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无比尴尬和厌烦,直到这个书桌的到来。
书桌挡住了我不想看到的东西,也吸引了我所有的注意力。
我不再成天想着重新装修阳台,脑子里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想法,生活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变化。
我开始日复一日的坐在这里,从一开始的学英语,写笔记,到现在的读书打字。
冬天的时候,阳台上没有暖气,我就披上厚厚的睡袍坐在这里;夏天的时候,阳台上没有空调,我就流着汗坐在这里。来家参观的邻居问,你坐着不嫌热?
说实话,我似乎在这里根本感觉不到是冷还是热。
我像是再次走进了自己的内心,开始对这个冷落了十几年的地方清理打扫,升级改造。
又一次,关注和赞扬接踵而至,虽然稀少,但足以支持我写下去。
我终于明白,我此生必须以真实面目示人了。
我擅长描画的不是脸,而是自己的心。而打开自己的心灵花园让别人欣赏,也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它会督促自己成为一个勤奋的园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更加美丽丰饶的地方。路过的人也能看到赏心悦目的风景,这何尝不是件乐事呢?
太多的公众号成了表演的舞台,可这里,我只想让它有花、有草、有友、有家、有书、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