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很”杂“的书,融汇了关于哲学、心理学、宗教、心理咨询、团体治疗、神经官能症,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和理念。这是一本以团体治疗和叔本华生平及哲学观交叉叙述的小说,之所以是小说,是因为书中登场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我认为,这本书却比一些哲学和心理学的科普书籍更能让人了解叔本华的思想及团体治疗的功能。而能写出这样一本涵盖诸多方面的书,也无疑反映出作者广泛渊博的知识水平。
此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对团体治疗有了一个直观和全面的了解,并且学习到了一些团体治疗带领者的技巧。团体治疗一般是由1-2名治疗师主持,治疗对象可由8-15名具有相同或不同问题的成员组成。治疗以聚会的方式出现,可每周1次,每次时间1.5-2小时,治疗次数可视患者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况而定。在治疗期间,团体成员就大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观察和分析有关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得以改善。书中心理咨询师朱利斯所带领的小组中有7名成员,各自有不同的问题。每周90分钟的聚会中,大家提出一个或多个议题,进行讨论,在带领者的引导下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变化和反应,体验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互动。
团体治疗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很多时候看似在讨论他人的问题,却可以让自己在这种团体的氛围中发现自身情绪的症结,从而得到自我改善的力量和方法。我注意到书中带领者朱利斯经常会问组员:”对于刚才他说的话,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现在你会有这样的反应?”“你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组员们能够向内看,注重自己的感觉,发现情绪的源头和因为外在因素而被忽略的情感动机。
的确,我们每天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情绪,但这些情绪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表象,往往根源另有他物。例如:愤怒的根源常常是羞耻,自负的根源则是自卑。如果能觉察情绪下面的冰山的真面目,就能跳出情绪的束缚,从而改善行为。团体治疗的有效性在于,人类是群体动物,我们无法离开群体完全独自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很多情绪和心理问题也就在与人的关系中产生了。书中的主人公之一--菲利普是一名性成瘾患者,在不断地猎艳与放纵中释放自己的压力和情绪。后来,他利用叔本华的哲学让自己从人际关系中疏离出来,使自己和欲望隔绝,过上一种孤独、自闭的生活。虽然叔本华的哲学帮助他脱离性成瘾,但因为无法与人建立正常的关系,菲利普的生活是乏味单调的。他只看到人生的痛苦,却看不到为之忍耐的意义。
朱利斯对他三年的单独治疗没有作用,但在团体治疗中,菲利普学会了与他人的连接,最终,成为一名哲学咨商师,并继续用团体治疗的方法帮助其他案主。通过菲利普的故事,作者让我们看到,思想虽能够启发我们,让我们向内看,但若是想要解决问题,我们还是必须注重与人的连接和关系,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类的群体中做即保有自我,又不隔绝团体的个体。
我很喜欢书中朱利斯带领的那个团体的氛围。那是一种组员间彼此接纳,能够畅所欲言的氛围。虽然大家并不是在一次聚会中就一股脑儿的把自己的问题和感受全盘托出,但每一次的聚会都让大家更加的敞开。更加透明的正视自己的问题。这就是团体的力量。在这里,没有人是弱者,每一位组员会看到同样备受煎熬的他人和他(她)一起努力,渴望得到改善。在这种没有好坏优劣的群体中,每个人都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而这也是组员在自己的人际交往和关系中所缺乏和渴望得到的。
虽然我不曾经历过团体治疗,但通过阅读此书,让我了解了团体治疗的过程,也让我看到如何带领一个小组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荣格所说的”负伤的医治者“在这本书中也有体现。带领者朱利斯在聚会中学会了坦然面对自己的死亡,让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得到疗愈。正如书中提到的叔本华的思想:当自我实现达到极致时,死亡的焦虑就减轻到最低的程度。
我是Lee,在终生学习和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摸爬滚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