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家班里,我没什么可炫耀的,我唯一值得炫耀的,只是我的妻子。妻是一所学校,一所充满真情和挚爱的学校。我因为有这所学校而对事业充满虔诚,充满希望。”
这是广西作家凡一平的散文《掘地三尺》里的一段话,我看了很感动。
刚好黄先生也在旁边,我推荐给他看书里的两篇文章。然后我们一起聊开了。里面的一些情景唤起了黄先生的回忆,如那句“妻用爱,给我织了一条毛裤”,黄先生马上跟我说:我小时候也穿毛裤,我妈给织的,特别暖和。
我回他――我没穿过毛裤,但也穿过我妈织的毛衣……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
在看到《娘家》这一篇,有个场景:凡一平和妻子回娘家,当时众乡亲们在堂屋里看电视,岳父请他坐下后――不知是谁,捧了热茶和粽子,解了妻和我的饥渴。又不知是谁,把一盆炭火,挪到我的跟前。
这时,黄先生问我:为什么说“不知是谁……又不知是谁……?”
――“这样写,也有道理的。你看哈,分两种情况:其一,凡一平是跟着妻子回娘家,大多人都不太认识 ,不认识的人都纷纷热情款待,更显乡亲们的情谊呢 ;其二呢,也许是知道名字的,但用不知是谁……又不知是谁 是一种层层递进表达感情的方式呀”。
嗯,有道理。或许一平想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故意不道出名字,这叫留白,就像摄影,也需要留白。
这样的交流,跟上学时做语文阅读理解似的,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