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程明珠
本篇编辑 | 董小姐
当值编辑 | 在摆酷
▼
今日导读
今天的分享,来自一位抑郁青少年的妈妈。儿子抑郁之后,她深刻反思这一切出现的原因。
她看到了自己来自原生家庭的伤痛。因为父亲早亡、母亲由于生活压力大而性格暴躁、对她时常打骂,她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个“弃婴”,缺乏安全感,价值感低。结婚后,对待丈夫,她渴望无条件的呵护与爱,对待儿子,她异常严厉,在无意识中把自己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投射给了儿子,让儿子在初三那年出现了抑郁的症状。
认识到错误的她,深刻反思,积极学习并行动,她说: 虽然我不能回到过去,从头再来,但是我可以亡羊补牢。在她的改变下,她和老公的关系逐渐缓和,儿子的状态也在好转,身边的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这位妈妈具体是如何行动的?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可以给到你启发。
我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个没人要的孩子
我是从权威型父母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母亲小时候因为外公去世,无法忍受继父的打骂,十几岁离家出走,孤身一人从重庆来到湖北,下乡插过队,回城后因为文化水平低,在纺织厂工作。
纺织女工大多说话靠吼(因为有机器轰鸣听不见),做事手脚麻利,性格直来直去,而且焦躁火爆。而父亲恰恰是温和谦逊的人,在国营单位当工人,擅长写作和手工制作,经常利用厂里的废旧物品给我和妹妹做玩具,我和妹妹跟父亲的关系更亲密一些。
因为母亲三班倒,非常辛苦,所以母亲喜欢无缘无故发脾气,父亲总让着她。我7岁时,父亲因为患恶性淋巴瘤去世,当时我妹才4岁,母亲既要辛苦工作又要照顾我们的生活,生活艰辛又痛苦。因为这样,她的脾气越发暴躁,动不动就拿我或妹妹撒气,用恶毒的话骂我们,随时抄起家伙打我们。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我认为自己是个“苦孩子”,家里没有亲人,缺乏安全感,价值感低,非常的自卑,同时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上学时我努力学习,工作时我会想要做到最好,只为了在别人的眼中找存在感。
把“弃婴”心态投射给儿子后,儿子抑郁了
结婚后,我们总想着在老公那里得到呵护与爱,但在自己不顺心时经常跟他闹情绪,对老公冷暴力,夫妻关系也处理不好。
孩子上学后,我对他很严厉,作业做得不好我就要求他重复抄写,有时脾气上来后干脆把作业本撕掉,把他关在门外反省。儿子当时表现得挺乖,虽然也委屈哭泣,但还是顺从。
他爸爸在外经商,寒暑假才回,儿子与他感情不亲近。我将自己原来的“弃婴”、“受害者”的心理投射在了儿子身上。初三时,儿子就出现了抑郁的症状。
因为我把自己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投射给了儿子,让他痛苦,我深深的自责与悔恨。想到儿子的未来,我感觉自己在往一个黑洞里掉,没有希望没有方向。情绪的焦虑与压抑也导致身体出现问题,我浑身起疹子,夜不能寐,整天想着儿子的未来而痛苦。
我不停地在网上搜索着关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想着快点治好孩子,让他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通过某文章的公众号关注了郁金香,通过学习,我慢慢地知道了,孩子的问题反映的是家庭的问题,家长改变一点点,孩子就能进一大步,我们成长的速度就是孩子康复的速度。虽然我不能回到过去,从头再来,但是我可以亡羊补牢。
通过聆听群里老师的指导和家人们的分享和自己的阅读,我从以前焦虑、夜不能寐的状态,到现在可以保持内心的平静,时刻觉察自己情绪,感觉每天都在成长。同时,我和老公的关系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两人会在发生分歧时相互理解,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好好商量了。儿子的状态也在好转,他开始努力克服黑白颠倒,帮我做家务,常常向我讲述心中的困惑,我身边的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通过学习,改变家庭命运
现在,我想和广大家长分享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1、以前我每天都关注儿子的一举一动,有时在上班的空隙都会发微信、打电话给老公(老公在家照顾儿子),问儿子的情绪怎么样?做了哪些事?有没有学习?焦虑的情绪也影响到老公,他也时常在家发愁儿子的状态,儿子每天只出房门吃一顿饭,其余时间就打游戏,睡眠黑白颠倒,不出门不下楼不接触人。
入群后,当我自己感觉焦虑时,就做观呼吸,上班、走路、在家,只要我感到自己的关注点在儿子身上时,我就做观呼吸。刚开始只是打呵欠,后来就流眼泪,这需要一个过程,呼和吸都要感受到腹部的起伏、心绪的平静。
每天晚上睡前我还会打开音乐,做10分钟的冥想,开始只能做2-3分钟,后来慢慢可以静坐10分钟了。周末在家,我还会抄半页经书,让自己静心,遇事不发脾气、不焦虑。当自己情绪不好时,先了解自己情绪的来源,好的不好的全部接纳,就像简老师说的,“学着放过自己”、“能生活在哪个层次就在哪个层次”、“除了生命其他都是小事,没什么大不了”,对儿子也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触犯法律”作为底线。
2、 每周都参加班里、组里的家人共修,学习家人们好的方法与经验,领悟“大三不”:不期待、不迁就、不担心,“小三不”:不要求、不指导、不鼓励。并将它们应用到对家人、对同事的关系处理中。
我体会到“三不”并非字面的意思,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事件中需要灵活运用。但我理解的核心就是,尊重和理解对方的观点与行为,用平和的心态去共情。其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难。在三不的运用上,我自己也一直在摸索与总结,最初我以为一下就能做得很好,但我错了,我发现这是一生的修行,是我一生都要领悟的大智慧。
3、群里老师推荐的书和音频文件我都会看和听。第一课《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教我了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第二课《心眼力》、《镜子的法则》让我知道自己的情绪就是一面镜子,看到自己潜藏的真实一面。第三课《遇见未知的自己》,我听了3遍,每次听都有不同的感触,故事中的若琳从原生家庭看到自己的恐惧,理解了胜肽产生的根源,从马、车、车夫、人的控制链看清真我,教我如何找到真实的自己。第四课《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让我知道每个家庭都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即便离婚又再婚,只要自己仍存在固有的思维模式,还是会重蹈覆辙。但若自已不逃避、积极改变认知,一点一滴做好自己,就能勇敢面对现实,找到自己的幸福,即便再糟糕的婚姻也有挽救的机会。
同时,在看书、听书的过程中我会做笔记,当我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翻一翻我的笔记,让书本上的知识从生活中实践、内化于行动。
“命”是家庭塑造,“运”却可以由环境的改变、贵人的引领来改变。只要方向对了,我相信儿子、老公会越来越好。
最近临近中考,儿子因为初三没上课,也不能再读初三(已报名参加中考就不能复读),他和我们商量后决定读职业中专,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世上并非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尊重孩子的选择就是父母对他最大的支持,让家永远都是孩子心中的安全基地。
我非常感谢群里的老师、家人们,我会跟随你们的脚步继续学习,坚持三不原则,从情绪觉察自己,不断积攒能量,增长智慧,用自己的修行影响家人。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