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旅行】同课异构:不一样的《秋颂》(一)

教学目标: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想象与欣赏,感受文境并知晓作者将感悟融入秋景的段法。

    2.整体欣赏全文,深入领会作者欣赏的明澈淡泊的人生境界,明了借景说理的章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想象欣赏秋景,知晓“写景+感悟”式的段法特色。

难点:深入领会作者所欣赏的明澈淡泊的人生境界。

学情分析 :刚上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很不足。《秋颂》借景说理,哲理深刻,所以需要结合文本,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入乎秋景,悟得秋景中蕴含的哲思。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作业(熟读课文,列出文章结构图);教师图素准备(枫树、树叶、落日等)

教学方法:据文组图、朗诵品赏、缘文创诗、以文解文、讲解归纳等。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趣引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多么和谐美动人的深秋山林秋色图,多么强烈的惊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多么凄凉的游子深秋远行图,多么悲苦的离愁!

台湾罗兰的《秋颂》也写秋景,非大喜也非大悲,那是什么呢?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二、整体感知,初识章法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诵全文。

2.请同学们选用文中词句用句式说课文:《秋颂》,颂秋之(

【学生回答可能有两个方向:一是秋物“枫树”“落日”“秋院”“闲云”“秋风”“秋水”“野鹤”;二是秋意—“明澈”“洒脱”“孤傲”“凄楚”“清寂”“纯净”“闲逸”“淡泊”。】

生成小结:有的同学认为《秋颂》颂的是秋物,有的同学认为颂的是秋意。我们不难发现,这篇文章在写秋物之后,都要阐明秋意。可见,这篇文章采用的大体结构是“写景+说理”。

三、依文组图,体会秋意

   1.教师提供图素,学生两人一组,一位在屏幕上组合画面,一位根据课文描述画面。

【教师提供:枫树干、落日、枫叶、秋院】

【点评学生作品围绕如下要点:少些枫叶,体现“萧疏”;体现“临风的飒爽”,既有挺拔的躯干,也可用几片飘落的枫叶体现;“静静掩住一园幽寂”,又更具想像的艺术感。】

2.分角色朗诵3-5段(女生读描景部分,男生读抒情议论部分),从而引导学生明确段落内部结构“描写+感悟”。

生成小结:作者写景,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作为景中之人,把自己真切而深挚的感悟,融入这景中。我们读这些文字,不由自主地被作者笔下的秋景迷醉。秋景是“动人”的,是可视可感的,更是“耐人寻味”,可想可思的。

四、创组小诗,沉浸秋境

    1.作者写秋之景物,还写了云、风、水、鹤,这些景物作者说更加的“耐人寻味”。

让我们尝试着选择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把它们组合成一首秋的小诗。

                         秋颂

秋颂,颂的是那秋日的闲云

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

  ……

【预设:秋颂,颂的是那纯净的风

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不眷恋,不流连。


秋颂,颂的是那明澈的水

不忧心,不紧张,不执着。


秋颂,颂的是那野逸的鹤

淡如秋水,远如秋山。】

2.组织学生朗读集体创作的小诗,在朗读中、在讲解中领会秋的淡泊明澈。

   秋颂

    (女)秋颂,/颂的是那/秋日的闲云—尾音拉长)

(男)澹澹然(……慢读)、悠悠然(……慢读)/悄悄(△△轻读)/轻远离尘间。


    (女)秋颂,/颂的是那/纯净(▲▲重读)的风(—尾音拉长)

    (男)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不眷恋,/不流连。(顿音,收得快)


    (男)秋颂,/颂的是那/明澈(▲▲重读)的水(—尾音拉长)

    (女)不忧心,/不紧张,/不执着。(顿音,收得快)


    (男)秋颂,颂的是那野逸(▲▲重读)的鹤(—尾音拉长)

(女)淡如秋水,/远如秋山。(——尾音拉长)

五、以文解文,深悟主旨

过渡:同学们,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每晚夜深人静时,广播电台主持人罗兰,用她那温暖的话语,描绘着一幅幅自然美景,娓娓道出那背后的人生哲思。罗兰的如诗如画,含蓄隽永,睿智通达,随着电波,传遍海峡两岸,走进了多少人的心里。

    1.美美的赏景之中,作者总是自然而然地发表着她的思考,同学们看看在文中很有思考性的语句中,有没有你觉得特别有深意的,请你圈画后读一读。

    2.着重赏析“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能解释这两个词语的词语或者句子。

【关于“一切”,学生的回答可能有:“明澈”“秋眸”“秋一样的风神”“飒爽”“洒脱”“孤傲”“纯净”“一尘不染”“闲逸”“透彻”“淡泊”等】

【关于“任何”,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世俗繁华”“俗世的悲欢扰攘”“生死”、“赞美”“宠爱”、功名等】

小结:罗兰在颂秋,颂秋的明澈之美。但是,我们发现,无论是写秋树、秋林、秋日、秋院,还是写秋云、秋风、秋水、秋鹤,最终是为了思考那淡泊的人生哲理啊。因为明澈的秋之美,使淡泊的人生哲理更加形象而深刻;因为这淡泊的人生哲理,使得那明澈的秋美,更加动人,更加耐人寻味。这种手法就是“借景说理”。

    3.全班自由朗读最后两段,比较朗读文章最后一句。

【教师出示三种读法:

①“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即的秋。”(中间不停,一气读完)

②“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中间停顿,“秋”字重读)

③“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轻读)/远远的(△△轻读)/可望而不可即的,/秋。”(语速舒缓,“秋”字尾音拉长)

生成小结:通过对比朗诵我们发现,第③种方式最能够传达作者心中那淡泊的秋境一般的心境。传情达意的,给我们美感的,除了文字,还有标点,更有我们朗诵。

六、课堂小结,引发启思

同学们,罗兰借景说理以“颂秋”,给予我们审美和思想上的享受。你眼中的秋景,又是怎样的呢?秋景背后藏着什么哲理吗?如果你觉得罗兰的《秋颂》已写尽了你心中的话,那么,春呢,夏呢,或者冬呢?或者一片叶子,一只虫子,一处景呢?还记的《小王子》里那个狐狸的秘密吗?对,“我们用心才看清楚,用眼睛是看不见本质的东西的。”好,下课。

【学情分析】《秋颂》是苏教版七年级的新课文,篇幅短小,但意蕴深刻。对于缺乏生活阅历、缺少阅读经验的初一学生来说,要很好理解本文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深文浅教”,是本课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想】《秋颂》一文意境优美、言微意深。作者用“小语式”的结构、清新隽永的笔调、朴实温润的语言,给那些执着于争名逐利、金钱至上、心态失衡的现代人以慰勉,帮助他们舒解压力、平衡心绪,形成淡泊洒脱的品格。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文章读懂读透,并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秋之美”与“人之美”两个层面;同时,应注重学生“有情感的朗读”,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体验,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笔下的优美意境;另外,需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点拨学生把握文中对秋进行描写的关键词句,品味文中富有哲思的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总之,通过本课,希冀学生能感悟作品的内涵与主旨,初步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成基本的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把握秋景特点及作者对秋的独特的审美感受。2.品味文中富含情感哲思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把握富含哲思的语言,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2.领会文章托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对秋的淡泊洒脱、具有独立人格的赞颂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作家,她就是罗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的一篇抒情散文《秋颂》。(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教师随文正音(课件显示,学生齐读)。

眸(móu)子   酡(tuó)红       寂寥(liáo)    澹(dàn)然

飒(sà)爽    执 着(zhuó)     眷(juàn)顾    钓 叟(sǒu)

2.教师范读,学生圈点勾画,思考:

1作者作者依次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

学生交流,明确:枫树、秋林、秋日、秋院、秋云、秋风、秋水(板书)。

2秋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去歌颂?再次浏览课文,抓住关键词。(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明确:明澈、闲逸、淡泊(板书)。

3(课件显示)第四单元提示语:

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善于从美的文字中感受美

【过渡】下面,先来看看作者笔下的枫树、秋林、秋日、秋院。看看哪一个场景最触动你?请同学们齐读第2-5小节,并说说它带给你的感受。

三、赏读课文

(一)秋的美——枫树、秋林、秋日、秋院(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枫树

点拨:本段后两句能否互换位置改为不仅在那临风的飒爽而更在那经霜的素红

明确:不能。原句更突出枫树飒爽(洒脱)的特点。试想,经霜后的枫叶多少带有白色的斑斑点点,用“素”字来形容红枫,准确地写出了枫叶的形态。此外,“经霜”两字还让人联想到一种沧桑感(饱经风霜),在作者眼中,枫叶并不沧桑,素红并不单调,而是迎风挺立,英姿飒爽。“素红”仅写出了枫叶的形态,而“飒爽”更突出了枫树的神韵。(引导学生想象并诵读)

2.秋林

点拨:能否删去开头一句,将本段直接改为“秋林显出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明确:不能。“萧疏”说明叶子稀少了,写出了秋林的“形”。相比原来枝繁叶茂的场面,多少会让人觉得有些孤零零、凄凉。但作者的情感并不是停留于此,她眼中这“稀疏”的树形,在叶子随风而落、随风而飘衬托下,更显示出一种“秀逸”、一种“洒脱”。(引导学生想象并诵读)

3.秋日

点拨:“最动人”的一面仅仅是因为看到落日凄楚之美吗?还体现在哪?

明确:“最动人”还体现在:看到“随着暮色侵染”,落日美景逐渐消残,不禁让人感怀惋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想流泪(“奔放的情感”,即强烈的流泪冲动),但又因那“醉红”实在太美,看了之后,那“奔放的情感”一下子被“慑住”、被“凝结”,原先饱含感怀、带有感伤的人一下子就释怀了。这里也从侧面体现出秋日能给人以“释然”、给人以“洒脱”。(引导学生想象并诵读)

4.秋院

点拨:作者回忆了曾看过的《秋院》图,并做了介绍,为什么还说“仍想悄悄步入画里”?

明确:这幅画并不是仅给作者带来“秋院”是寂寥的这一回忆。“寂寥”多少令人感到有些伤感,但一个“而”字,带出了作者独特的想象与新的境界。“深掩的重门”内,充满着生活的足迹,隐藏了过去的辉煌,吸引着作者去探寻、去发现、去感悟。这一想象,将原有寂寥的感觉一扫而空,作者不在被画面所羁绊,她超越画面,进入画里,也体现出精神上的洒脱。(引导学生想象并诵读)

【过渡】以上四段中,为何作者能从有着沧桑感的枫叶中、从凄凉的秋林中、从落日的凄楚中、从清寂的秋院中感悟到秋的美、秋的洒脱,下面这段话也许能为我们提供答案。

 (二)介绍写作背景

作者在《罗兰小语》之《四季小语·秋》中写到(课件显示):

我十九岁那年,抗战军兴旺,凑巧有机缘让我去僻远的乡下教小学。那种国仇家恨与己身前途渺茫的凄惶,给我们那段年龄涂上了深浓的秋意。当课终人散,那做教室的黄土院落,在夕阳斜照之下,透着荒凉与萧索,院中唯一的一棵老榆树渐渐落叶,我独自面对这北方小村中的秋景,只觉感慨万端,却又无从理出头绪,于是,我用毛笔抄写唐诗,寄放自己的感怀。由感怀转化为喜悦,这过程,就是艺术的力量……当读到与自己心情相契合的文字时,那原有的感怀就会为得到同情,被人了解的喜悦所取代……当它以诗的姿态感动你,或你自己藉笔墨把它发为诗文的时候,它就不再是一份凄伤,而变为极美的诗意,令人徘徊寻味。

(学生齐读上述文字)教师小结:从这段话中,可以感受到作者虽面临人生的坎坷(作者19岁时正好是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但她从文学艺术中汲取了释怀的精神力量,在她笔下,秋天不在凄伤、不在伤感、不在寂寥,不在沧桑,而是洒脱的,闲逸的。从这里可以读出,秋有一种——落寞之美(板书)。

要求学生齐读第2-5小节,再次感受秋的落寞之美。

【过渡】通过刚才交流,同学们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不难发现,枫树、秋林、秋日、秋院都体现秋洒脱(闲逸)的特点,那秋云、秋风、秋水这些场景是不是也体现这一特点呢?自由朗读第6-8小节,进一步从美的文字中感受秋的美。

(三)秋的美——秋云、秋风、秋水。

1.秋云——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的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点拨1:用“闲”字来形容云,比“白”或“淡”字更好。用“白”字只写出了云的颜色,用“淡”字仅能表现秋天之下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感觉;而“闲”字则更能表现出云的自由自在、飘逸,有动态感,带有人的那种悠然洒脱的味道。

点拨2:澹澹然、悠悠然是叠词,增强“悠然”的语气;塑造了“闲”的语境,呼应了“闲”字,更好地表现了悠闲洒脱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点拨3:“不再有动与衷”即无动于衷,内心没有受到任何触动。

师生归纳:

(课件显示)写秋云之美,不仅在云之白,更在于多了一份悠闲洒脱之情。

2.秋风——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所参与不必流连

点拨1:连用四个“就是”,强调了秋风的纯粹、纯净,不附带任何情感。同时,它们之间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是层层递进的。“季节”即秋季,秋季会落叶,看到后自然联想到“代谢”。接着,由眼前的落叶归根,引起作者对“生死”的联想,再由“生死”联想到“悲欢”。有一种“爽利”、“洒脱”的语调。

点拨2:“无须参与,不必流连”——无论是春夏秋冬、花开花落,新陈代谢,其实都自然规律。面对“自然规律”,要做的就是尊重规律,顺其自然。启示人们为人处世,不用斤斤计较,洒脱一点,坦然面对生死悲欢。

师生归纳(学生按“秋云”的归纳方式进行“仿句”)

学生仿句:写秋风之美,不仅在风之净,更在于多了一份纯净洒脱之情。

3.秋水——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点拨1:(随文解说古诗句)。

点拨2:作者引用古诗句的原因,主要是强调秋水的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谁?江上的钓鱼翁。他不像达官贵人那样执着于功名利禄,他的心中淡泊、宁静、明澈,有一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悠闲洒脱。

师生归纳,学生仿句:

写秋水之美,不仅在水之澈,更在于多了一份淡泊洒脱之情。

教师小结:以上,写出了秋的美,一种纯粹之美(板书)。

要求学生齐读第6-8小节,再次感受秋的纯粹之美。

(以上在品味相关词句时,注重引导学生多读,读出感情,品出“洒脱”)

【过渡】作者在“国仇家恨与己身前途渺茫的凄惶”中,并没有感到失望、相反,可以从她对秋的感悟中,看出她心有美好、心有希望、心有淡泊、心有洒脱。正因为作者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她才能看出“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第1小节)。因为,这些人也具有她眼里的秋一样的品格。

 (四)人的美

1.齐读第10、11小节,看看集中赞美具有秋的品格的人语句有哪些?

学生圈画重点词句。明确:1美来自内在;2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3一种透彻与洒脱;4淡泊的季节;5饱经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6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7把一切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淡淡的秋光之外,等等。

2.他们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学生结合以上重点词句讨论、交流。明确:他们注重自己的内在美,对生活有着极为深刻的认知和体会,淡泊洒脱、心胸开阔、不争名逐利、闲适自在。

(五)归纳写法技巧

1.这种既写景同时又抒发某种感情的写法叫什么?明确:情景交融(板书)。

2.作者描绘秋天之下形形色色的景物,她通过联想与想象,都从不同的景物感受到了秋的洒脱(闲逸),同时还赞美了秋一样品格的人。这种依托“秋天”来赞美秋一样品格的人,这体现了本文什么写作特点?明确:托物喻人(板书)。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我总结、概括,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

明确:本文作者通过对秋景的描述,既赞颂了秋又讴歌了人,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及具有秋天一样品格之人的高度喜爱和强烈赞美之情。文章语言清新隽永,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同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秋的形象具体可感。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仔细观察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选取一种校园景物,描绘出它的景,融入自己的情,写一写你眼中的校园秋色,100字左右。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文笔清新、意境幽远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飘逸洒脱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闲逸、淡泊的秋的境界,既写秋又颂人,在作者满怀深情的诉说中,我们能领略到她所喜爱的自然、恬淡、娴静的秋,更能体会到她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这是一个有着丰富阅历的著名电台主持人、作家的独特感悟,其中不少词语很清奇,甚至奇崛,无形中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

【教学目标】1、 [endif]掌握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和用精练语言抒发独特情感的方法。2、培养在美景中陶冶性情的意识,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教学重点】1、对秋天特点中的形和神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2、颂秋与颂人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授课对象为人生阅历及其有限的初一学生,要让他们体会作者所推崇的澹然淡泊的人生态度,是及其困难的。再加上字里行间折射出来的哲理,学生更是难以理解,更不必说是感悟了。另外,学生还没有接触过诸如《爱莲说》《陋室铭》《岳阳楼记》《与朱元思书》等类似作品,也就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铺垫,这也给理解文章带来了困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见附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片,让学生说说感受。

的确,秋天会给人忧伤的、哀婉的、惆怅的感觉……,但是秋天也能带来别样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罗兰的《秋颂》,感受她笔下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请两位把课文朗读一遍,第一位读到第6节结束,第二位从第7小节开始读。注意读准字音。(读课文、正字音)

提醒几个字的读音:眸子、澹澹然、慑住、烟波钓叟等

2.找景物、析特点。

课文的题目叫《秋颂》,我们可以把它拆开来理解,“秋”和“颂”,秋是写景,颂是抒情,即赞颂。课前的预习学案中,要求大家找出作者描写秋天的景物,并概括其特点。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秋林、秋院、秋云、秋风、秋水等景物。(同时教师板书:秋林、秋院、秋云、秋风、秋水)

秋林:飒爽、秀逸、艳丽、凄楚……

秋院:幽寂、清寂……

秋云:澹澹然、悠悠然(只用澹然、悠然可以吗?“不在有动于衷”的辨析)

秋风:最纯净、爽利

秋水:明澈

秋天除了这几个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特点吗? 闲逸

三、深入解读

1.在这些词语中,作者认为哪几个最能概括秋天的品质?

明确:明澈(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闲逸(“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或者澹然

这两者有关系吗?

明确:明澈是从外形角度来说的,闲逸是从本色,即神韵的角度来说的。

闲逸,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解释。

闲逸,闲散安逸、从容淡定、淡泊洒脱……

所以,作者颂秋,主要就是为了颂秋的淡泊从容……。

2.最能表达作者颂秋之情的是哪一段?

反复朗读最后一段,深入体会作者对秋的礼赞。

抓住“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这个排比句,尤其关注这个“却”字。

理解最后一句话中的“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⑥的,秋”。为什么在“秋”之前,要用都好隔开?

明确:隔开秋,有强调的作用,突出了“秋”的品格——澹然闲逸,表达了作者对“秋”的感悟与赞美。“可望而不可即”,既是秋天“澹然闲逸”精神的具体体现,也含有品格高洁超越世俗之上的意味,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3.作者只写了秋,赞颂秋吗?

先齐读第10小节,再讨论

点拨:这一段赞颂了具有秋的美的人,他们有什么特点?

拥有一切,却又不想拥有任何(透彻、洒脱)

有人说,这一小节放在这里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认为呢?

点拨:抓住“明澈”与“透彻”两词的区别和联系。

明确:不能删,作者由前面写秋的美转到写人的美。把秋美的特点与人美的品质融为一体,其精神的内核都在于淡泊闲逸,这就丰富了“秋颂”的内涵,使主题得到升华——由秋的颂歌升华为人的颂歌,歌颂了那些具有透彻洒脱人生态度的人,赞美了他们宁静淡泊的人生追求。

可以删:全文都是以秋喻人,这可以从作者的遣词造句上可以看出,他都是选择人格化的词语来颂秋。比如飒爽、孤傲、凄楚、悄悄远离尘间、无须参与不必流连等等。作者就是把秋当成人来写的,颂秋的明澈闲逸就是颂人的透彻洒脱。

4.作为初一的学生,你从作者对秋的礼赞中获得哪些启示呢?提倡个性化解读。

点拨:抓住“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 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 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淡泊是有前提的,不是什么人都能说自己很淡泊的。淡泊之前,是拥有、是蓬勃与繁盛、是辉煌……

示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做一个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的人,做一个遇事从容淡定的人……这与积极进取不仅不矛盾,反而互为补充。

总结:这节课,我们探讨的一个深刻的人生话题,由于时间的有限和我们同学人生阅历的限制,不可能有多深入。但是,只要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收获,也不枉编书老师、上课老师的一份心血。希望大家带着对人生的思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四、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济慈的诗歌《秋颂》,说说济慈歌颂秋天的什么呢?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学习目标 1、赏析好词佳句,积累有表现力的词语。2、学习文章抓住典型景物,用精炼的语言书法独特情感的方法。3、体会真实淳朴、洒脱自然的品质,培养在美景中陶冶性情的意识。

重点: 赏析词句、积累词语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富含哲理的句子并与自己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     学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下加心就是愁。“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学们背诵的诗文中也有这种“悲秋”情感的流露。 

读一读,这篇文章的题目,作者对秋天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秋颂”二字,“秋”是描写秋天的景物,“颂”是表达对秋的赞颂之情。很显然,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表达的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 

那么,罗兰究竟是怎样的人,她竟然能把秋天描摹的如此美丽呢?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媒体呈现)

    困难中的快乐格外鲜明;人生是一趟酣畅的旅行;亲情是不能拒绝的快乐。--------罗兰小语(媒体呈现)

二、寻秋之“形”美

1、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深入思考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秋韵。并思考:作者是抓住哪几种典型的事物来赞颂秋的?(课文主要写了秋林、秋日、秋院、秋云、秋风、秋水等景物。)

2)、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分别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征?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学生互动,共同解答,秋林:飒爽、洒脱;秋日:凄楚之美;秋院:幽寂;秋云:淡淡、悠悠;秋风:纯净、爽利;秋水:明澈。)

三、品秋之“神”美

其中,详写的是哪种景物,找出相关段落。圈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做简要的分析,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秋林(2、3、4、5) 

1、秋枫: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飒爽:豪迈而矫健。

2、秋林:秀逸。 洒脱: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不需任何点缀) 孤傲:孤僻、高傲。(不在意俗世繁华) 

(作者为什么要把写人的词语拿来形容秋林呢?下面的段落还有没有这样的词语)作者实际上是为了赞颂人,那么作者要赞颂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猜想。还要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分析来验证。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两个词,洒脱和孤傲。随着我们的分析,再来看作者赞颂的人还具有哪些品质。 )

 “最动人”说明作者被映着落日的景象所感染、所打动。 情景交融。由景入情 酡红:喝了酒脸色发红。 景色:凄楚——感情:深沉 

3、枫林:注意这段里有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幽寂”、“寂寥”、“清寂”。 

我们可以说这幅霜染枫林的秋林是作者赞颂的人的最适合的居所。“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过多少生活的足迹。” 饱经风霜,不事张扬。好像有那么一点意思了。

师:二三段和四五段的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三四段总写秋林,五六段具体描写“霜林映着落日”和“霜染枫林的秋院。” 朗读2-5段,体现出感情。 )

师:除了秋林外作者描写的哪一处景物最吸引你,找出相关语句来读读,说明理由。

4、闲云:澹澹然、悠悠然,悄悄。最耐人寻味。 有动于衷——地广鼠稀。 

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是描写白云的,找出来,读一读。 

一抹——一朵。云的轻,淡。只有这样的轻淡的白云才能澹澹然、悠悠然,悄悄。“黑云压城城欲摧”。“云游” 

5、秋风:眷顾,关心照顾。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爽利:不带一点修饰,最纯净。排比句,加强语气,使表达更有力。 破折号,解释说明。 

6、秋水:执着——超脱。傲,孤傲。不与尘俗同流合污,而与白鹭沙鸥为伍。超脱到了及至。一尘不染。

四、悟人之“情”美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作者是写人的,赞颂人的。

师:颂人的句子有哪些呢?明确:第10自然段。(生读)

例如:“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这或许跟“退一步海阔天空差不多”。他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没有苛刻地强求。但他的心却豁然开朗,使其更加真正地懂得生活。这样的美需在内心培养,我们应该学会一些无谓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

师:文章还有既写秋,又颂人的句子,你能找到吗?

学生找到后明确:

a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眸子:本指瞳仁,泛指眼睛。风神:内在的气质,神韵,“有人的眸子像秋”说得是十分明澈,“有人的风神像秋”说得是内在精神像秋,也就是淡泊名利,享受寂静。)

b“最耐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淡淡的、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不再有动于衷”模拟了人的动作、心情、状态,表达了作者的处事态度,而这也正是作者最喜欢的那种淡泊、不为名利困扰的生活。) c“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示出他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要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萧疏:冷清、稀疏.孤傲:性情高傲,和他人和不来.“不需要点缀的洒脱”应该指的是自然而然的洒脱,是自己的气质,而不是刻意装出来的。“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是指淡泊名利。甘愿过隐居的生活。其实那份无需点缀的洒脱和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应该说的就是秋。)

小结)、作者呼吁我们做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思考后作答。 

明确:我们应该做一个心胸广阔、淡远闲适、不追名逐利、洁身自好的人

师: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这样的认知和感悟呢?作者写没写,是直接写的还是间接写的?

 (间接,借写秋而写出的。经历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经历了成熟、收获、充实,而后淡泊,宠辱不惊) 

朗读最后一段。尝试背诵

四、质疑探究,加深理解

1、本文要颂的是秋的闲逸、淡泊,那么文题中的“颂”字是否符合秋的这种淡泊呢?请为本文重拟一个符合秋意的题目。 

2、同样写秋,何来不同之秋?(寻找文人笔下不同的秋)

林黛玉的秋天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

徐志摩的秋天

《沪杭车中》……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结束语:在这无尽的秋光中,我们相聚一堂,感悟这浓浓的秋韵,也许在某一年的秋季,你偶尔会想起今天,想起我,但愿今天我们的相聚让你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1、赏析好词佳句,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学习文章抓住典型景物,用精练语言抒发独特情感的方法。 3、体会真实淳朴、洒脱自然的品质,培养在美景中陶冶性情的意识。 

教学重点:赏析词句,感受富有表现力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未来教室、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由题入文

1、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秋的感受。

(师)有人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下加心就是愁。更有人感叹道:“自古逢秋悲寂寥”,很多诗文中有“悲秋”情感的流露。 

2、读一读这篇文章的题目,作者对秋天的感受是什么? 

(“秋颂”二字,“秋”是描写秋天的景物,“颂”是表达对秋的赞颂之情。很显然,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表达的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 

导入文本:(《夏》一文的作者梁衡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客观景物如何创造成为一件艺术品呢?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和再创造。具体来说,激活读者的美感要有三个步骤。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句动人,三是以美情感人。”)那么,罗兰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呢?这篇文章是否具有这些特点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课文。

3、课前预习检查

(1)、字词梳理:(此处学生展示课前预习中的疑难字词,课堂PAD拍照上传,学生展示)

(2)、教师展示重点需要识记的词语,朗读体会。

眸móu子 飒sà爽 寂寥liáo 眷juàn顾

(设计目的:学生使用PAD拍照上传展示,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二、朗读课文,感知整体

环节一:说秋(整体感知)

[if !supportLists]1、 [endif]自由朗读全文,找出文中一个关键词概括说说罗兰笔下的秋之美。(§1明澈)

(设计目的:学生在快速朗读文本,找出统摄全文的关键词——文眼,为随后体会分析文本做铺垫。)

2、快速浏览文本,说说作者通过哪些典型景物,通过这些景物怎样的特点来具体表现出这种美?

模板:我从        这一秋天的典型事物中,感受到罗兰笔下的秋之美具有      的特点。

(学生分组浏览文本并讨论,PAD屏幕反馈)

明确:

枫树——飒爽、秀逸、洒脱、孤傲

秋林——艳丽、凄楚……

闲云——澹澹然、悠悠然、远离尘间……

秋风——纯净、爽利……

秋水——明澈、一尘不染……

(设计目的: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找出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各种景物及其特点,形成阅读初感。)

环节二:赏秋(品味感悟)

罗兰是一个注重语言运用的作家,她的作品语言软熟,劲道有味。语言之妙,全在字里行间。下面,就让我们擦亮慧眼,通过品读来进一步挖掘开发吧。

1、本文处处是景,处处留美,找出文中任意一段中你认为最能表现秋特点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特点的?

找出相关段落。圈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做简要的分析。提示:可以从用词美、修辞美、写作手法运用美等角度赏析,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赏析。

设计1:改第六段,体会与原文的对比:——写法美

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澹然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的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大屏幕展示,与原文进行对照,比较阅读)

【小组讨论回答】叠词的使用,使整段显得充满节奏感,突出秋日闲云宁静悠然的特点,让人感受到闲情逸致的美感;长短句的使用,使整段错落有致,体现音韵美;“小语式”的结构,一个个小段落,语言朴实、干净,和作者笔下秋天明澈的特点相吻合。(学生齐读体会)

(设计目的:通过改写,比较朗读,让学生直观地体会文本所独有的“小语式”结构,感受作者独特精巧的行文构思。)

设计2:看看文中有没有形质兼美的语句,谈谈你的感悟。——语言美

(学生原文中寻找,赏析,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找出典型例子进行分析说明。)

[if !supportLists]1、 [endif]用词美:§4“浸染、慑住,奔放”

“浸染”——完全沉浸其中,体现在暮色映照下,秋林所呈现出的动人色彩,人也完全沉浸其中。

“慑住”——震住,被眼前的景象完全震住,体现当时的震撼之感。

“奔放”——强烈的冲动。眼前尽管是秋林落日的凄凉之景,让人伤怀欲泪,但又被眼前艳丽的醉红震住,化解心中强烈的流泪冲动,成为深沉的感叹。

(此部分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比较分析出词语用法之精妙。)

[if !supportLists]2、 [endif]修辞美:

§3拟人句“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得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9比喻句“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

§11排比句“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

(此部分让学生小组讨论、分组朗读、赏析,体会修辞手法使用后的妙处。)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熟悉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的赏析体会,感受作者深厚的语言运用功底,感受文章朴素平淡语言背后的不平凡。)

设计3:都是写秋日枫林,能否把三、四段合并,避免啰嗦拖沓?——结构美

(此部分让学生细读两段描写,通过合并拆分进行朗读,体会、比较、感悟。)

【小组讨论回答】不能,第三段承接上文枫树在秋风中豪迈矫健的精神之美,写出了秋林的秀逸,指出这种秀逸的实质是一份洒脱和孤傲,给人精神气质的联想和感染;而第四段则体现出了一幅充满动态感的画面,烘托渲染出一种凄楚之美。接着用人面对凄凉秋景真实复杂的情感反应,写出秋林落日艳丽而又凄楚的美感。角度不同,层层深入,独立成段,清楚而又立体地表达。

(设计目的:通过段落重排,结构变换,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在处理文章结构时的独特思考,体会其匠心独运,为今后散文阅读积累经验。)

设计4:能否将第二段后两个小分句顺序调换位置?——逻辑美

(让学生精读文本,变换改写后进行朗读感悟。)

【小组讨论回答】不能,本段写秋天枫树,前句用“经霜的素红”先显其色,后句用“临风的飒爽”赞其形,这样既符合人的认知过程,又能形神兼备,神完意足,富有感染力;使整个枫树的描写显得起伏跌宕,更好地为后文作者领悟到枫树在不同状态下的美感作铺垫。

(设计目的:通过具体语句顺序变换,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在描写具体对象时的逻辑思考,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为自己作文写作积累经验。)

设计5:文章第八段引用了白朴散曲小令《沉醉东风·渔父》的原文,会不会造成阅读障碍,使本文语言反而显得单薄无力度?——文化美 

(让学生运用工具书,或者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这首作品的意思,PAD反馈展示,并分析此处用这首词的目的。)

 【小组讨论回答】不会,这样写,能让读者深入文本,细读作品,通过借鉴古典词曲意境,使文章更有文化气息,从而引出本文的主旨。秋是传统诗文中的热门题材,本文较多借鉴化用了传统诗词的意境和词句,丰富了文章的表现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深化了思想情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意味。(此处可适当深挖:让学生看看文中哪里还有古典诗词的影子:第九段属于直接引用古代词曲的成句,而第五段的写作也受到古代诗词意境的影响,其中有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作品的影子。如果学生暂时无法回答,也不必强求,可留作课后拓展进行思考。)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引用诗词的作用,感悟作品中深深的传统文化印记,使学生明白学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促使其学习积累。)

环节三:悟秋(探究研习)

好的散文,不局限于意向本身,更多的是如树一般,生发开去,形成独特的认识。

设计1:作者在对秋的种种具体景物描写后,最后得出秋天怎样的本色之美?

讨论明确】“闲云野鹤”——“闲”、“逸”

设计2:作者写秋天,用的词语很多都是形容人的,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有何用意吗?

讨论明确】因为作者借景抒情,借“秋之美”来写“人之美”,写“秋之美”是为了指出有些人同样具有“秋之美”的品格。

设计3:具有“秋之美”品格的人,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讨论明确】“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透彻与洒脱”;“淡泊”;“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

设计4:结合下面的选文和你了解的作家罗兰的生平,说说以上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倾向,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

相关材料:

“为了使人生不至真的幻灭而成为冷寂的虚空,我们一定要有一种故意不去看破的执迷;这就是认真……”

“不要对人类失望,我们生就这个样子。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可爱的地方,也有令人失望的地方,能承认这些,我们才可以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对人生太苛求是不会快乐的!”

“丝毫不造作地表现自己的感情的人,是可爱的人。”…………

——《罗兰小语》

(背景介绍:《罗兰小语》是作者当年在广播电台做节目时的广播稿,后来应听众要求,把这些每天晚上播出的稿子加以整理,出版了这部书,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出版四辑,成为青年人心中的福音,是一代青年人成长的励志书。台湾评论家沈谦评论说:“因为有了她的文章,使许多读者觉得这个世界更加美丽可爱了。”)

讨论明确】体现作者赞颂秋天淡泊高洁,具有自由独立人格的精神气质,体现出作者的追求——品格高洁超越世俗之上,洒脱淡然,道出了她心中的理想人格:希望悄悄远离尘世,欣赏闲云野鹤式的生活,而不屑于世俗繁华,对俗世的悲欢扰攘无动于衷。也给我们读者以深刻启发,让我们对人生之路、对价值取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追求身心和谐,精神健康,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设计目的:学生在前一环节“赏秋”的基础上,在品读赏析基础上,由读“秋之美”过渡到赏“人之美”,对文本的理解更深一层,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从而起到启发人生思考的作用。)

小结:本文语言隽永,意蕴深刻,充满对秋景的迷恋与赞美,更具有深邃的哲理。作者以借景抒情的手法,从自然中阐发道理与深思,体现了对秋之美的理性思考。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对作者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散文阅读的方法:散文名散,字文,号性情;读散文,更是一个由文及人,由文及品的过程。相信大家通过本文的阅读,对罗兰女士的文章有了一定了解,也产生了一些人生感悟。相信随着大家年龄的增长,以后再读,还能有新的一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推荐学生课后读一读罗兰女士的散文集《罗兰小语》。


          

  读出一个不一样的秋,不一样的你!              

【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说理艺术:绘景循情察理。2.体味作者明朗闲适、追求闲淡悠远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了解本文的说理艺术:绘景循情察理。

【教学方法】诵读体会和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初读浅说

1.师:这节课我将要和同学们一起赏读美文《秋颂》,作者是台湾女作家罗兰。请同学们看屏幕,一起来读一下。

(屏幕显示)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秋颂》。这里,有秋日经霜的那一叶素红,有淡然飘悠的那一朵闲云,有纯净爽利的风,有明澈微凉的水……更有沉醉于秋之意蕴的一抹情感涟漪……

(学生朗读)

2.师:下面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思绪,接着老师上面的句子说一句,但不能与上面的内容重复。

(屏幕显示)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秋颂》。这里,有……

(学生个性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述)

3.教师根据学生的创意解读相机小结引渡。我们一起再来读:

(屏幕显示)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秋颂》。这里,有秋景,有秋意,有美好的画面,还有对人生的思索感悟……

设计意图:课伊始,设计“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秋颂》。这里,有秋日经霜的那一叶素红,有淡然飘悠的那一朵闲云,有纯净爽利的风,有明澈微凉的水……更有沉醉于秋之意蕴的一抹情感涟漪……”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将学生自然引入文章的意境之中,并鼓励引导学生不重复地用同样的句式续说下去。旨在渐深渐入地巧妙引导学生在美感中初步把握文意。

二.美读赏景

1.师:老师最喜欢的就是“美好的画面”这5个字,在老师看来,罗兰的这篇哲 理散文就是由很多个美好的画面组成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篇散文,读出声来,一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屏幕显示)

    在作者的文字里,她认为秋天是美的,那美在哪里呢?请找出文中最合适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学生回答:明澈)

2.师:在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我们有不少文人墨客总认为秋季万物凋零,秋是肃杀萧条甚至是荒败的,如诗有云:

(屏幕展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孟浩然《初秋》

3.师:因此,渐渐地秋也就成了愁的代名词,总给人以“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低沉感叹。但老师最喜欢的还是刘禹锡写在《秋词》中的那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同样,在罗兰的《秋颂》里也读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秋,但她的秋是成熟收获的,也是明澈澹泊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赏一赏罗兰笔下的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负责人组织好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一起来动一动笔,做这样一件事:

(屏幕显示)

话题:明澈渗透在这一处画面中……

4.师:老师先给大家举个例子:

  (屏幕显示)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4.师:——这句话景中循情,不用“白云”,而用“闲云”,一个“闲”字使秋的闲适韵味尽显。“淡淡然、悠悠然”两个叠词,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尘事的明了透视以及内心的淡泊与悠远。——老师的这一个句式是抛砖引玉,下面请大家学用这样的形式,每位同学品析自己最喜欢的一处秋景画面,先写后说,写好再说。好,请大家开始思考,写作。

(学生静读、写句3分钟,小组合作展示,在画面的选择分析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决议选择最受大家欢迎的3个画面来赏析,用课堂研究的学法指导赏析余下画面。)

5.教师结合学生秋景图画面的具体感受作相机引渡小结。同学们,请看屏幕:

(屏幕显示)

我们一起走进了罗兰思绪中的这个秋的世界——秋是美的,但秋的美更表现在它的明澈。作者带我们一起进入了她笔下那秋之叶、秋之林、秋之落日、秋之云、秋之风、秋之水这样美好明澈的图景画面中,让我们渐深渐入的品味着她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倾诉,其中有对秋天,更有对人生的认知与感悟!

设计意图将文章品读能力训练的着眼点放在“赏景”这一环节中,着眼于作者所绘之秋景图:秋之叶、秋之林、秋之落日、秋之云、秋之风、秋之水。用句式示例的形式,读中有写,写中有读,旨在引导学生对图景文字进行立体式的品读欣赏。同时教师也适时顺势讲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实现了文法知识的自然渗透。

三.涵泳察理

1.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秋是如此的与众不同,然而,能写下这样一个秋的罗兰又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罗兰:

(屏幕显示:罗兰图像、文字简介)

关于罗兰:原名靳佩芬,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罗兰小语》,除此之外还有散文、小说、游记、诗歌、诗论等。2003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

关于《罗兰小语》:曾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年热衷的“励志书”,由于它充满关爱,充满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概括,因而不仅广受台湾青少年的喜爱,而且经过岁月沉淀之后,又在大陆青少年中掀起一股热潮。罗兰其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含蓄、隽永;洋溢着中国式的哲思,睿智、通达;体现着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深层思考,深刻、清醒。

2.师:罗兰笔下的这个秋,是明朗而闲适的,带着她个人独特的风格。她用淡然诗意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组秋景图。图画里有树有日、有风有水、也有云和野鸥……没有人,却处处显现着人的品格。课前老师反复的诵读这篇美文,读着读着,在不知不觉中仿佛看见了罗兰是在把她自己融入画面里,平淡却睿智的语言,使文字显现出了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糅合之感。

3.师:请同学们再来把文章读一读,这次要求快速地浏览一遍,找一找文章哪些段落是集中表达作者理性的思索与感悟?

(学生默读,明确文章4、5段,用笔勾画)

4.师:我们请一位女生代表,一位男生代表,配乐朗诵文章的4、5段,我们开始。(男女生配乐朗诵)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东西。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5.师:这是罗兰在秋天里的感悟与思索,在这两段里有没有哪一句话是你最欣赏的,或是暂时还有疑问的?请你找出来或是提出来。

(学生赏析或提问互解,教师相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能动积极性,引导学生提问、解答,增强对文本解读的主动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着眼于学生对文章哲理品析的能力训练上,巧妙设计教师配乐朗诵视频观赏的形式进一步推进学生对文章哲思部分内容的深入理解。穿插本地自然秋景图片,力求自然清新,体现教师因文而生的哲思理趣,实现从文章意境到现实生活心境的观照。旨在贴近情感、细腻晕染,使学生在哲思品析的过程中情意盎然。

 四.余韵轻吟

1.师:走出了美文《秋颂》,走过了罗兰的这个秋天,不知同学们是否像我一样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心中是否也应该有这么一个秋天呢?下面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用心地为罗兰,为我们自己留下一句话吧!

(屏幕显示)

话题:罗兰!走过了你心中的这个秋天,我想我的秋天应该是……

教师范例:罗兰!走过了你心中的这个秋天,我想我的秋天应该是纯净明朗,沉淀下了我所有的得与失!

(学生静思,创意写作,课堂教学视课程进度作弹性设置,或展示或留课后练笔)

2.师:(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如有时间播放教师配乐朗诵视频——《秋颂》)

引结:老师用自己的声音走访了罗兰心中的这个秋,真切地感受到了她思想和景物的水乳交融,感受到了她的诗情画意,感受到了她的明朗闲适,也感受到了她淡泊悠远的人生态度。所以,当我行走于自己的故乡——常熟,特别是在同样如诗如画的这个秋天里,我仿佛就是另一个罗兰,另一个只愿去做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的罗兰。

3.师:谢谢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课文教学的收束仍采用读读写写的形式,课始是“走进美文……”课尾是“就要走出美文时……”、“走出了美文后……”与开头呼应,旨在营设细腻温婉,情味悠然的课堂教学的情致与诗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482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7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6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73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89评论 5 37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4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51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88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7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48评论 2 32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64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12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6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6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1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0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很优秀,我也很好。 进,我能陪你达到人生巅峰;退,我不惧和你跌进低谷。 优秀是一种能力,是别人拿不走的气场,不管...
    隆嘉阅读 105评论 0 0
  • 今天是周六,可以睡个懒觉了!今天早上我孩子们都睡到快八点才起床!起来后,我带着宝贝们和奶奶去外面吃的早餐,吃过早餐...
    静雅_15de阅读 148评论 0 0
  • 曾献堂阅读 164评论 1 1
  • 壹、 作为一个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没点压力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出来混的。做策划、写文案、P图、谈恋爱,喔不,谈客户...
    自疗系阅读 94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