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天的这部分内容,感觉就是我们南明提出的【细跟进】了,要让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就要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让儿童能够从中活动成长。
一、儿童自觉学习的刺激源:
这一部分总让我联系到身边的孩子,孩子看到自己父母的情绪随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而浮动。是成绩好的时候,给家庭带来的欢乐。也是成绩差时,母亲的伤心难过。很显然,一个很大的学习刺激源就是父母的期待和情绪。然而长此以往的刺激总是会失效的,也会让孩子内心产生过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反而会束缚他的思维和行动。
每个孩子都愿意让父母看到努力上进的自己。
于是这个刺激方法是不宜使用的,这样是很容一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尤其是在遇到较多困难的时候,甚至会让他又消极的情绪,而积极的乐观的情绪才可以让孩子走的更远。
二、呵护儿童学习的自豪感
我想这才是能够让儿童愿意好好学习的根本原因吧。他体会到了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他也能够和愿意挑战更高远的目标。其实只要解决了自豪感,其他随后过了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三、家长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如何帮助孩子产生学习的自豪感,这是需要家长积极的参与进来的。他们在跟学校有意的合作学校,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与帮助度过难关,不让他觉得学习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同时,在儿童取得学习进步的时候,真心的为孩子感到高兴。
四、家长能够正确的帮助孩子
家长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其实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案例,不过我们身边跟过的陪伴可能就少了两个字:正确。他们常常犯的错误有:
1、学习成绩等于道德水平
很遗憾,这真的是我身边很多公立主流学习的状况,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就是“三好学习”,评价一个学生好坏,几乎完全取决于成绩,而忽略了我们真正需要教育的思想道德。
如果一个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和道德思想联系到了一起,这会让孩子感到痛苦的:我学习不好还不能做一个好孩子了?
2、不了解儿童心理学
一般来说,对儿童的心理掌握不够,他们认为父母努力的陪伴,在儿童的身后使劲的往前推,就能够让一个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现实也总是残酷的,于是我们就总是会看到一个往前使劲推着的孩子摊在地上不肯往前走。
这就是我们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至少也能够大致清晰,哪些事情的做法对于孩子来说是伤害。
3、不清楚学习的具体规律
有些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的,更多的学习也不是一遍两遍就能够改善和解决的。对于学习规律的了解,就不会盲目的催促和评判,导致亲子关系的破裂。
其实,让儿童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一直是学校和家庭所希望的结果。只有真正掌握了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之路走的跟顺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