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你意识到有一件事情,如果你不做完,吃不下饭,干不了活,频频走神,如果过了恋爱的年纪,那应该是什么?……
当你听了、见了某件事,有没有被严重“刺激”到?如果有过,你们恭喜你,我们感同身受。只是我们每个人的“触点”不同,这不,我40岁的人生里,以为没有多大波澜了,结果…….
①
昨天去看了妈妈,妈妈五一期间回河南老家参加了表妹的婚礼,回来以后我还一直没有见到过她。
虽然妈妈出生在陕西,但他父亲的老家却在河南农村,姥爷逃难去了陕西,从此落脚陕西;而姥爷的另一个哥哥就一直在河南老家,现在那里也是四世同堂。只是,我们很少走动!
而那里的舅舅年轻时一表人才,方圆百里的都是有名的人。对于那里的亲戚和他们的生活,我们也只是听说,对于这门亲戚和他们的一切很少关注和了解;因为我们的家庭父母都在机关上班,忙碌又贫穷,实在分不出多少精力和财力带我们去探望他们!
久而久之,河南老家的那些亲情只是在我们童年的记忆中,或者是在每年初二给舅舅拜年的那个早上;彼此说些祝福的话,问候,然后又是一年不用联系!
小学时见过一次舅舅,他们举家回陕西过春节,看到他们一家六口时,虽然很少联系,但见面却很亲切,也很感动。
北京非典那年初,恰好在郑州出差。去看过一次舅舅,和表弟相处了一段时间,对于当时在那里开拓市场的我来说,他们的接待使我倍感温暖。所以,这些年想起郑州,就忆起他们曾经给予的帮助和爱。
后来,因为“非典”匆匆回京的我,再没去过郑州,也没有见到过舅舅他们,只是在电话里问候!
②
而表妹的婚礼,也使得妈妈更有理由回去看看舅舅一家,我们也都支持他们回去。这不参加完婚礼,妈妈也很忙,都没有机会听她说说老家的事!
昨天,终于和妈妈见了一面,其实并没有说多少婚礼的事,只是一直在问“学习机”的事情。
妈妈问我什么牌子的学习机好?我说你问这个干吗?她说舅舅家的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孩子们在家,书包里没有什么书,除了课本。妈妈只是简单的描述了几句,她希望能给那几个孩子们找些学习资料或者工具。
我说几年级,她说2-4年级;舅舅家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孙女的奖状,她爸爸参加完婚礼要外出时,她哭的撕心裂肺的,不让爸爸走。我问她妈妈呢?说也在外打工。听后我也没有再说什么!
我告诉妈妈,学习机并不好,对孩子眼睛不好;如果他们大人都不在家,需要不断升级,下载东西,估计那个也不适合孩子们!
我说学习机不如“点读笔”好,虽然我也不用点读笔,但是我觉得不怎么伤眼睛,至少会好一些!
这时妈妈就立刻说,好吧,那你买个“点读笔”给她们寄过去,作为六一儿童节的礼物。一听这话我就很好奇了,平时都不怎么关注孩子们学习的姥姥,怎么突然有了这些想法?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我饶有兴致的问妈妈:干嘛非得这么远寄过去?你给他们买“点读笔”,其实不如买一些适合的绘本、书给他们,并且不用那么复杂,还得下载,上网啥的;可能他们家里都没有WiFi,只能去网吧,太不方便了。
妈妈一听也觉得有道理,那就赶紧买些书吧!我就更惊奇了,为什么平时买百元以上衣服的她都觉得太贵、舍不得,为啥今天如此大方?并且是给孩子们?我好奇的问她?为什么一定要寄书?
③
妈妈眼睛眨了眨,慢慢地说:“村子里都是老人和孩子,成年人都外出打工了,孩子们放学后就是追着玩”,我一听立刻就说:“这是多好的一种学习啊,天然又宝贵”,妈妈撇了一眼我,继续说:“他们和城市里的孩子简直是天壤之别,他们书包里没有课外书,只有课本”,最后一句是妈妈前面讲过的,她又重复一遍,说着眼睛里含着泪,欲言又止的…….!
一定是那里的情况比妈妈见到的更使她触动,连妈妈都想帮助她们了!哎!
我的大脑飞快转了一圈,想到了去广州打工的表弟只有过年才回家,他的两个女儿长年见不到父亲……想到了二表哥的老大老二去了上海打工,那么他们的弟弟妹妹们谁来管呢?老人,是的,只有交给老人。
可是老人在管好他们的吃喝拉撒的同时不可能再把“精神食粮”带给他们,课外书,童书,名著,绘本…….对于那里的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
瞬间想到我家几个书架上都是孩子的书,想到她可以自由挑选书来读,而那里的孩子们,可能没有自己的书柜,更没有那么多的书读;等待他们的只有过年,才能是团圆。瞬间,我又想起了那本著名的绘本《团圆》,也觉得眼角一湿。妈妈还要往下说,我挥挥手,示意她别说了。
很少开口的妈妈,一旦开口让买东西,我能不办吗?而且是给小朋友买,这个我肯定能做到!
④
突然想到,如果有人可以给那里的孩子们捐一些书,是不是更好?既然是一个村子普遍情况,那么学校里其他的孩子也都大致差不多的家境;我可以用一己之力帮助了自己的侄女,但如果有更多人知道并愿意帮助他们,那受益面更广,是不是更好?!
妈妈说了个词,其实我也不想用,也不想承认、那就是“留守儿童”!他们是留守儿童,留守在村子里,盼着自己学习好,盼着给爸爸妈妈报喜,盼着春节的来临,盼着团圆。
他们不一定需要书,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可是这个问题很复杂,我帮不了忙!那么我能做什么呢?
在我的心里,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留守儿童”这个词,更不愿意去思考它后面的原因,它的形成,它的危害;因为我固执的选择了将它忽略,这样我就可以安心不去关心,不去帮助,不去思考,这样也可以为自己成年后麻木的心找些冰冷的理由!
可是,在这个时候,在我的这个年纪里,妈妈的一次外出探亲,却使我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纵然我生活在城市里,在中国的某个地方,我的亲戚里仍然有需要帮助的人!而我却常常想着忽略和不愿意担当!
换句话说,其实那里都有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只是我们生活改善了的人,很多时候自觉地屏蔽了苦难和艰难,以为这样就“天下无贼”了?其实那只是成年人一种自己最擅长的伪装和保护,而我也中了这样的毒,变得麻木和贪婪并毫无爱心!
想到这,走在路上的我有都些心虚了!怎么办呢?我可以做什么,拯救下我那可怕的、贪婪的灵魂?
是的,我不是世界首富,也不是完全实现了财务自由,我也很普通,我实在没有多少精力和财力去关注那些社会确实存在的弱势群体,但,这并不代表着我的家族里的人也完全可以不用关注。
小侄女成长里父母因工作原因的缺席,会对她的一生造成什么影响呢?我不知道,也不敢猜测,但是,听完妈妈的话,我却心里十分不安!
⑤
忽然想到,教会中有肢体是做童书的,问问她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
接着又想到,教会中有肢体是负责给偏远山村孩子们建图书馆的,不知道他们可不可以涉及到舅舅生活的村子里?
忽然想起前段时间看到某绘本公众号为贵州农村的孩子们一次义捐……
忽然觉得自己为啥没有混迹到出版行业,否则不会这个时候无计可施?……
昨天那个夜晚辗转难眠,睡不着的时候,还给做童书的姊妹发了语音,希望第二天能得到专业的回复。
还好,今天一早就收到做童书姊妹的回复,很专业的建议,大致意思是需要找到专门为孩子们建图书馆的机构,这样既能保证书的质量又能有后续的跟进。
好吧,总算是有个眉目了。那么,我也可以照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看是否能在阅读这块、帮助到那些留守在老家的孩子们一些。
当然,如果以我个人之微薄之力,恐难涉及贵州的、云南的、新疆的、山西的……在这里不愿列出更多的省份和地方,因为现实中的需求往往比这些更多更广和更迫切!
尾声:
也许我做了很多的努力,最终只能以我给小侄女们买书为结束,但也不后悔。因为我那刚硬的心,从此为那些“留守儿童”们变得柔软。
也愿更多的个人、团体、机构,能用“一己”之力,为那些渴望读书和爱的孩子们,带去爱的力量和希望!
愿上帝祝福和保守每一个愿意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