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很多人心里是认同的,我其实也是认同的,这句话包含着多么畅快的快意恩仇,有时候可能是我们更加努力生活的动力。相信当年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时候,想的是以后一定要功成名就,让你不得好死,现在我们想的更多是,我以后一定要成功,让你后悔莫及。如果这么想,当下所受到的一切是不是更能接受一点?
那为什么是成功以后一雪前耻呢?是因为成功就是某一方面的强势,因为这种强势就可以使对方屈服;而暂时屈服的不同样是对方的强势!
爸爸、妈妈因为家庭琐事争吵,对于两个已经接近六十的人来说,吵架应该是挺伤感情的一件事。随着争吵的升级,不仅语言上越来越难听,爸爸甚至要动手。我当时就在旁边目睹了他们吵架的全过程,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成年人来说,我选择了不参与他们夫妻之间的争吵,当爸爸想要动手的时候,我制止了他。他还是很重视我的意见,盛怒之下也居然没有继续想要使用暴力,虽然之前他们争吵的时候根本把我当做透明人。
事后,我和爸爸讨论这场无缘无故的争吵,爸爸责怪我随意掺和他们夫妻之间的争吵。我的意见是不管如何争吵,至少不能动手。
我内心的想法是,吵架,恶言恶语已经足够伤害感情,何必再用武力增加身体上的伤害。更深层次的,我认为作为一个男人,不能打女人,根本不该有想打的念头。我是坚决反对家庭暴力的。
可是爸爸的回答让我陷入了沉思,爸爸是这么说的,我也不是真的想动手,不过是吓唬吓唬而已,你看我什么时候真正动过手?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妈妈立即反驳,因为上次他们吵架,妈妈身上就留下了几块淤青,虽然不是很严重。显然,在有没有动手这个定义上,爸爸、妈妈在认知上有着分歧。妈妈觉得只要是用了力,就应该是动手,比如你一推,我倒在了地上,然后最先着地的屁股摔的很疼,就算是动手;而爸爸大概认为,有出血或者骨折之类才算是动手。
爸爸的话里其实还隐含着另一层意思,他认为这种武力的威胁可以让妈妈屈服,结束这场争吵。
男女在体力上有着天然的区别,男强女弱,这是爸爸自认为的优势,可以依仗的强势。
那如果,有一天,女人的体力强势了呢?比如男人生病的时候。
那如果,女人在其他方面强势了呢?比如年龄,身体柔软度,性情的坚韧度。
是不是这个时候,女人也可以用这些手段来威胁、恐吓、吓唬?
看过黑寡妇吧,那就是一个女人披上柔弱的外衣,借助毒药来取人的性命。
~
提到吓唬,其实我们从小就在接受吓唬这项技能的训练。
你要是不听话,我就告诉学校老师!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其实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现在也经常听到。这句话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吓唬。
一个是来源于父母的。刚开始的吓唬会是大灰狼来了,后来不管用了,会是老拐子来了,专门拐卖小孩的,再后来什么都不管用的时候是搬出老师,最后连老师都不管用了,大概会用打了。
我有一个正在上小班的侄女,小姑娘从家里出门去幼儿园的时候特别困难,每天都要哭上一哭,只要出门就好了。
有一次,我一个人送她去上学,包括叫她起床、吃饭和送到学校。
第一步,起床。小姑娘一看见是我,有点不乐意了,再加上起床气,就小声哭起来了,大概没睡醒,哭声不大。这时候的我,还是很有耐心的,给她讲了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姑娘被故事吸引,终于肯穿衣服起床了。
第二步,吃早饭。她已经自己打开的ipad,看起了心心念念的动画,为了节约时间,我只能喂饭,一切顺利,动画帮了很大的忙。但吃完饭,小姑娘不肯走,还要看动画。我的耐心已经被喂饭磨掉了一大半,直接将iPad合起来了。这下就惹怒了小姑娘,不仅没有动画看了,我还没经过她的同意关掉了她的动画,开始大声的哭起来,说我是个不讲道理的大人。可是道理是讲不了,我只能强硬的将她抱到门口,换鞋准备出门。
第三步,出门。因为动画片的问题,小姑娘很不配合,不愿意出门。我的耐心基本被耗尽,只能吓唬她,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不在家,如果我走了她只能一个人在家。小姑娘这才不哭了。
据说,如果小姑娘的爸爸送她上学,肯定要打她,因为小姑娘总会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想出门,总会哭上一哭,而她爸爸没有这个耐心。
我们为什会吓唬小孩子?因为他们认知的缺少,知识的缺乏,因为我们在这方面的强势;打或者是体罚,是因为体力的强势。
而另一方面是老师的吓唬,这种吓唬在小姑娘的身上看的很明显。因为幼儿园离的不远,我是抱着她去幼儿园的。在走到幼儿园后院墙的时候,小姑娘强烈要求自己走,不愿意再被抱着走,问及原因,说是,老师说我们是大孩子了,不可以再被抱着了,老师会看见的。显然,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老师已经让小姑娘明白,老师的话必须要听,已经让小姑娘怕老师了。所以,有时候父母会觉得,老师一句话顶过父母的一百句话。
这两种吓唬都有着共同点,利用了认知上的强势。
那是不是说如果子女或学生在其他方面强势了,也可以吓唬?
子女不孝顺晚年的父母,需要法律规定常回家看看,甚至有殴打老年父母的社会新闻报道,经常用的吓唬大概是,你如果惹我不高兴了,我就不给你养老;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了,到现在还能当面训训他的三个儿子,除了脾气的原因外,还有他倚仗的退休金,因为有了这个,他可以自己养老,上面那句不养老的吓唬,爷爷根本不放在心上。
前段时间网络上疯传过一段视频,几个学生围着老师打,一边打还有一个学生用手录像,就是为了看老师会不会还手。如果这还是一种恶作剧式的殴打,那还有用刀来施加伤害的呢?
~
蒋勋先生在《孤独六讲》中的暴力美学中提到,台湾的一个少数民族达悟族,因为人数那么少,少数服从多数,只能姓谢,就因为当时的户口登记官姓谢,而即便是有人已经觉醒了,要抗争,也因为名字太长、格子不够用而无法实现。这里就提到,如果有一天,这个族群发展出一个巨大的暴力,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对待我们?
我想着大概就像清朝入关时要求所有人留辫子一样!
生活中一切总是此消彼长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就很容易想到佛家里所说的冤冤相报何时了,暴力会循环往复一直延续下去。有开头么,没有;有结尾么,没有。
蒋勋先生将暴力称之为原始生命冲撞的力量,因为在生命的最开始,暴力是力量的象征,是生存的必需,是崇拜的对象。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暴力而生存,但是还是会去观看有惊险刺激场景的书籍、电影和极限运动,这是残留在我们体内的暴力基因。
难道我只是做了暴力的旁观者么?其实不完全是。当我被欺负、和人争执的时候,就特别希望有一个人站出来能替我教训对方,即便是想象着对方被另一个更强大的人教训,也会很解气、舒畅。是我的心理黑暗么?不是,我只是在享受暴力带来的快感。
只是我不会希望我是暴力的受害者,也许更希望我是暴力的施加者。
所以我们才会延续上一代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哄骗、吓唬、打骂;小时候,我们是这些强势暴力的受害者,现在我们是它的施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