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简友大家好!今天继续来谈,成为高效率人士的秘诀。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了科学休息,那休息好之后,该如何展开高效的工作呢?这就是我今天所要和大家分享的又一秘诀——科学制定计划。计划是工作的良好开端,这头一步起好了,才能在接下来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
时光如梭,转眼2016年即将结束,2017年将要到来。在这岁末年初之际,无论是出于单位要求,还是个人意愿,我们常常都会对自己过去一年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进行一番总结,为新的一年制定一个计划,以明确来年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点以及所期望达到的目标。这其中就涉及到制定计划,当然这是一个年计划,而我们日常中更多用到的是周计划和月计划。通过列出一项项计划,时刻自我督促,并确保前进方向不偏差。
今年11月份,我结合自己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给自己制定了一份12月份的学习计划,通过这24天的计划实施,收获颇多,接下来就对如何科学制定计划,我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出。
我们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列计划时对自己可以说是“百般苛刻”,希望每时每刻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事无巨细都要列入计划,总想凭借计划一下子就实现个人崛起,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可事实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计划真正执行起来就会问题百出,不是因为计划千头万绪,无从下手,最终“殆死腹中”,计划变成了“镜中花”、“水中月”;就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总觉得计划赶不上变化,不断重新改计划、列计划,将宝贵时间都浪费在一遍遍计划的修改中,总也迈不出第一步等等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种状况:一是,由于我们计划之初没有做到科学合理规划,制定计划时一味求大、求全所造成的。二是,我们制定计划时没有考虑到心理因素——拖延症,造成自己在执行计划时拖拖拉拉,总跟不上节奏。
要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计划要具体可量化。很多人习惯制定一些大而笼统的计划。例如:“未来半年我要学会更好地说话”;“我要在三个月内减肥成功”。显而易见,例子中“更好地说话”是含糊不清,无法衡量的计划;“减肥成功”是没有办法度量出来计划是否完成的。按照计划具体可量化的标准,我们制定计划时不要只谈目标效果,而要将目标所要达到的具体标准或如何达到目标的方法所列出来。依此原则,例子中的计划可调整为:“未来半年我要学会好好说话,在和领导、同事沟通交流时,不再出现对方无法准确理解而再次询问的情况”;“我要在三个月内减肥5公斤”。
第二,计划要相对有弹性。按照心理学解释,实现计划的重要因素包括挑战性和可实现性。计划应当让人感到有充分的挑战性,因为这会让人产生成就感,但前提是它有实现的可能性。面对单一数字型的目标,人们不得不挑选一个相对容易达成的、相对有挑战性的数字,或者是两者之间的折中,而浮动范围型的目标把这两个因素都包含在内。还是拿上面两个例子来说,虽说我们已经按照具体可量化的原则对计划进行了修改,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随着计划的推进,而感觉到压力的增加,特别是当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重拾中断了的计划时,完成时间的临近和执行压力的增加,往往导致计划终止。而当将计划中的准确数字,变成一个相对有弹性的数字时(“未来5-7个月时间内我要学会好好说话,......”“我要在三个月内减肥4-5公斤),在执行中遭遇外界干扰,计划中断时,人们更容易鼓起干劲儿,重新投入到计划中,从而确保计划最终完成。
第三,计划要具有可视性。计划列好了,可单纯的文字表达并不利于我们掌握计划的进度,计划往往因为进度跟不上,而不得不修改或放弃。那怎么让我们便于掌握计划的执行进度呢?其实很简单,将文字计划具象化,让执行进度可视化——一般可以采用数回纹针、画走向图或是列图表等等方式。我个人采用的是涂格子的方法,先在A4纸上画出横31、纵11的方格来,这横轴对应一个月30天,纵轴对应每天我要完成的10个规定计划,再将每个方格分成四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代表这一天中该计划我所完成的具体数量值,就这样我每天根据计划进度,涂鸦相应数量的小格子。通过这些被涂鸦的小格子,我能直观地看出计划的进度,随时自我调节——追赶计划进度或是放松休息,以确保完成计划初的总量目标。
这就是科学制定计划时应该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方法一听就懂,但是要想发挥计划的真正作用,关键是列出计划后的实践和坚持。
方法不难,道理很简单,那就让我们一起科学制定计划,做高效率人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