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狗狗这样缩着真的好吗?
柴静老师的博客上引用过一句话,说“遇到喜欢的人就主动犯个贱”,也不知道什么语境,当时特打动我,也牢牢记住了践行了。最近一次的“犯贱”事迹就是在朋友圈约了从未见面的R大聊工作,对方欣然同意。可是最后我自己却忐忑了。在地铁上,我一直想放弃。见了面也不知道说啥,万一愣在那儿怎么办?我能为别人带去什么价值?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杀,我到底想干嘛?找人聊天就是为了学习吗?网上身边有那么多学习机会,我随时可以自取,干嘛这么折磨自己呢?尽管之前发了一个所谓的采访大纲,也手写了一份,但最后我还是一万个想放弃,对未知的恐惧让我极度不安。
后来跟薇聊天,我说我是无限纠结型人格——外向那类人里最内向,内向那类人里最外向。当然喽,这里的外向内向都是我自己的定义。比如在上面这个故事里,主动找人聊天就是外向,但是面对陌生会不安就是内向。再打个比方吧,和一群人聊天,如果有人一开始就滔滔不绝,我一定是那个最沉默最拘谨的人,我会听会想会发呆,但就是不会发言,辩论就甭提了,所以有时候显得很无趣,嗨不起来。但是天知道,我一点也不内向,我喜欢新鲜。从大学开始我就不断的打开自己,爬山露营,参加各种活动,认识很多好玩又有故事的人,活得五彩斑斓,从来都是宅不住,也一直停不下来。
薇说,大多数人都这样吧。那种特别外向,自来熟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有些自来熟只是表现得如鱼得水,但内心指不定也波澜壮阔呢。好吧,这里我想起了一件记忆犹新的小事。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年夏天特别热,我惊天发现一样,跟妈妈说,“妈妈,我觉得我这人特奇怪,夏天的时候喜欢冬天,冬天的时候喜欢夏天。现在特别想过冬天”。妈妈笑着说,我也这样啊,人都这样啊,这很正常。我的惊天发现原来一点也不惊天,原来大家都一样。
一样的背后是什么呢?其实是人性共通的地方,所谓人之常情。比如太热了会难受,想凉快点,太陌生了会害怕,想窝在自己的舒适区,太热闹了会被声势所吓到。趋利避害的结果就是回到自己的安全范围内。所谓安全、舒适,是人一直在不自觉想握住的东西。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那么如鱼得水,在人群中那么自在呢?面对陌生也一点都不焦虑,应付自如又得体呢?我觉得可能有先天基因的原因,也有后天际遇吧。人会在社会的规训下慢慢长大,有些人更适应一点,长得快一点,有些人天生愚钝(比如我),就会长得慢一些。所谓的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的挑战自己,发掘无限的可能才是人之所以精彩的地方。
所以呢,我要跳了,哈哈前方高能。跳出舒适圈,改掉在人群中害怕表达的臭毛病。别老是担心自己说不好,或者老是想等想好了再表达,最后憋着憋着就难产了。怎么跳呢?多实践呗,拽着自己多表达,多在人群交流。
其实,写作也是表达,而很多时候疏于动笔,也落下了好多。跳出舒适圈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一起写喽。好久没写了,这是第一篇,算是开张。